《太平輪十七旅客受傷遇救正就醫》,1949年3月8日,《申報》報道。
●肖伊緋
“太平輪”沉船事件發生於1949年1月27日,由於超載加之夜間航行,在舟山群島海域的白節山附近與一艘貨輪“建元輪”相撞沉沒。按照通行的說法,“建元輪”立刻沉沒,船上72人溺水而死,其中有2人被救起﹔太平輪隨之沉沒,船上有超過900人遇難,僅有36人被澳洲軍艦救起,其中有3名為船員。當年,上海《大公報》、《申報》,南京《中央日報》等大小報刊,都曾公布過太平輪生還者名單,與上述數據基本相符。
但有一封生還者周侶雲(女,據太平輪三等艙乘客登記名單,應為“周侶芸”)寫給雙親的家信,透露了太平輪生還者們的另一種歷史信息。這封信的原文,刊載於1949年2月15日印行的《輪機月刊》第3卷第2期上,題為《太平輪脫險旅客的一封信》。這封信的作者,生還者周侶雲當時就讀於國立交通大學,這位不會游泳的女生在其同學葉以功的傾力救護之下,奇跡般地脫險生還。但更為奇特的是,周侶雲與葉以功,這兩個名字並不在太平輪生還者36名的大名單上﹔也即是說,僅以《申報》等公布的太平輪生還者名單來核算,又多出了兩名生還者,太平輪上應有38名生還者了。或許,還有更多的生還者,還有更多的生命奇跡並不完全呈現在有限的史料文獻中,正如周侶雲所說的那樣:“……聽說一部分人被救上另一隻船,開往香港去,還有些人被沖上附近的小島去。”
周侶雲的生還故事告一段落,但她那還會有更多人生還的預言,隨后還真有應驗。1949年3月8日,《申報》報道,又發現有17位生還者。這些生還者曾被7艘漁船救起,“當時因受傷甚重,暫留荒僻鄉下就醫,故一向未與外界聯絡。”這一消息的証實,頗具戲劇性。原來,3月1日時,某乘坐太平輪的廣東籍軍官家屬,正在家中舉行祭奠儀式,家中均認為該軍官已葬身海中。正在悲痛悼念之際,該軍官突然現身於家中,全家人始知其獲救生還。應當是據該軍官透露,尚有17名生還者“暫留荒僻鄉下就醫”,台北太平輪善后委員會隨即將此消息發布,並著手尋訪生還者下落。
至此,太平輪的生還者數量已增至53位。是否還有生還者被發現,后續相關報道則未見。無獨有偶,1949年3月17日,又有報道稱在日本長崎港外方,曾發現一具男性浮尸,經証實為太平輪頭等艙乘客袁家進。但奇怪的是,在現有公布的太平輪乘客名單中,無論頭等、二等、三等艙中,均無“袁家進”這個名字。當年日本方面是怎麼驗証該具浮尸身份的,又是如何得知其曾乘坐太平輪頭等艙的,如今均已無從確考。報道中稱“由其船票顯示”,顯然,死者袁家進還不是那種無票登船的編外乘客,但這張船票的登記姓名竟然在太平輪所有乘客名單中都無法找到,這也是頗為離奇的事件。可想而知,有票乘客的身份確認尚如此困難,無票乘客的生死將更難証實。也即是說,太平輪沉船事件中的遇難人數尚隻能統計出千人左右的大概數目,那麼,究竟有多少人生還,則更難以精確統計了罷。
“太平輪”生還者遠不止36人,但究竟有多少人,這一答案恐怕很難解答,且已無法解答了。時隔66年之后,姑且不論史料文獻的湮沒難尋,就算是當年的生還者群體,基本也已全部離世,進一步的史料考証與當事人証實,已幾無可能。在此,隻能目送這艘大船遠去,共同祈禱現世太平、生者珍重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