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宋神宗有哪些財產? 時代周刊竟評其史上第三富

2015年08月24日09:10    來源:都市快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宋神宗有哪些財產? 時代周刊竟評其史上第三富

宋神宗有哪些財產?時代周刊竟評其史上第三富

  時代》周刊把他評為史上第三富

  文 戴維 制圖 連誠

  最近,美國《時代》周刊公布了一份富豪榜的“歷史版本”,評出了有史以來最富有的10個人,其中包括洛克菲勒、凱撒大帝、宋神宗、成吉思汗等,上榜的唯一健在的人物是比爾·蓋茨。

  《時代》周刊公布的史上最富前十完整榜單:第一名:馬裡帝國國王穆薩﹔第二名:凱撒大帝﹔第三名:宋神宗趙頊﹔第四名:印度莫臥兒帝國第三代皇帝阿克巴﹔第五名: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第六名: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第七名:美國超級資本家洛克菲勒﹔第八名:英國昔日首富艾倫·魯弗斯﹔第九名:美國企業家比爾·蓋茨﹔第十名:蒙古帝國可汗成吉思汗。

  宋神宗是怎麼當選的?

  作為唯一上榜的一位“正宗”中國人,非著名皇帝宋神宗是怎麼上榜的呢?

  《時代》周刊的評選標准,是將各個歷史人物的財富與當時其國家或王朝的國內生產總值做比較得出的結論,認為上榜的這些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比其他人更富有。

  如排在榜首的來自西非的馬裡帝國國王穆薩生活在14世紀,大約隻活了37歲,但他的帝國是當時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產國。據說穆薩去麥加朝聖時帶了500名奴隸、100馱黃金,其奢侈揮霍和慷慨施舍,甚至引起開羅金價下跌,馬裡帝國以此名揚海外。

  凱撒大帝是羅馬帝國的奠基者,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他不僅統治著羅馬帝國,個人資產還佔帝國經濟總量的20%,相當於現在的約4.6萬億美元,因此在歷史長河中排名第二。

  宋神宗趙頊(xu,音虛)排行老三,也是托了時代的福。盡管他在位僅18年,去世時才30多歲,但當時北宋國內生產總值佔到全世界的25%至30%,足以撐起史上“老三”的身家。

  宋神宗的入選靠譜嗎?

  《時代》周刊的這次“任性”評選,遭到中國網友的集體嘲笑,“時代雜志已經由高級JY(精英)范兒轉成逗比范兒了麼?”對宋神宗的高票當選,也有網友提出質疑:“宋神宗?外國人不知道中國古代皇帝大部分私人其實是沒太多錢的。記得某個皇帝窮得連衣服上都要打補丁了。”“可笑的排行榜,天子是不會跟資本家斗富的。那是王崇、石愷才干的事。”“宋神宗和那些古代帝王再有錢,那也不是想用就用啊,而且也得區分皇家內庫和政府財政。”

  專欄作家李開周曾寫過《君子愛財:歷史名人的經濟生活》《宋朝飯局》等書,對古人的錢袋子頗有研究。他也認為宋神宗入榜不靠譜:“我估計是排榜人把神宗時期的財政收入記到他私人賬上了。其實,宋朝的國家財政和皇帝的私人財產是分得很清的。”

  宋神宗的主要收入來源有哪些?

  李開周認為,宋神宗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都城公有房地產的租金。也就是說,宋神宗相當於包租公。宋朝出租房屋一年有多少收入呢?李開周舉了個例子,比宋神宗晚50年的宋高宗,靠出租公房每年收入約為30萬貫。“宋朝皇帝的收入一般都是不夠花的,因為賞賜大臣、子女婚嫁、給嬪妃脂粉錢,都要靠皇帝掏腰包。所以國家財政每年還要再撥付給皇帝一筆錢來貼補開銷。”原來皇帝喊窮,是真事!

  李開周說,宋代皇帝用錢,最初要經過鹽鐵、度支、戶部三司批准。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變法后,這項決議改由戶部批准。同時,宰相、參知政事、樞密使,這些高官都有權對皇帝申請經費說不。

  陸游《老學庵筆記》有一段記載:宋高宗的愛妃張婕妤想要一張檀木椅子,宋高宗吩咐工部訂購,被宰相趙鼎知道了,趙鼎當即否決,后來連宋高宗日常用的椅子都隻能用普通木材。

  “總的來說,宋朝是個很可愛也很奇怪的王朝——表面上看,皇帝大權獨攬,相權被分散得不成樣子,好像想干什麼就能干什麼,可是這些皇帝又特別能自我克制,很重視大臣的言論和意見。”李開周說,宋朝皇帝大多節儉,唯一奢侈的是宋徽宗。但宋徽宗花錢同樣受到宰相節制:“他之所以重用蔡京,就是因為蔡京擅長為他的‘內庫’斂財,而且在皇帝花錢時不投反對票”。也就是說皇帝的內庫其實具有雙重屬性,既有天子私庫的色彩,又有公共財政的性質。而在宋神宗時代,內庫的公共財政性質更是得到強化,這部分財產不能當成宋神宗的私有財產。

  哪些人比宋神宗有錢?

  李開周認為,《時代》周刊的這份榜單很有問題:“清朝乾隆皇帝應該比成吉思汗富裕多了,成吉思汗只是疆域遼闊而已,清朝的經濟水平和經濟實力比土鱉元朝先進得多,皇帝收來的租金自然也多,更何況鐵木真活著的時候還沒有元朝,只是一群到處燒殺搶掠的瘋狗部落聯合體。和珅應該也能入選,他被抄家出的家產相當於清政府國庫15年收入的總和。還有一個富豪沒有上榜——清朝乾嘉年間廣州十三行的首領伍秉鑒,他活著時被英美商人公認為全球首富。他同歐美各國的重要客戶都建立了緊密的聯系,並依靠超前的經營理念在對外貿易中迅速崛起,不但在國內擁有地產、房產、茶園、店鋪等,而且他還大膽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進行鐵路投資、証券交易並涉足保險業務等領域,同時他還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債權人。”

  在2013年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的一份“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榜單上,共有6名中國人入選,分別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劉瑾、和坤、伍秉鑒和宋子文。而2012年美國名人資產淨值統計網站列出的世界歷史25大全球富豪榜單,排名第一的與這次《時代》的榜首是同一個——14世紀西非內陸國馬裡的國王穆薩,達到4000億美元,但沒有一位中國人躋身榜單。

  李開周認為,再牛的歷史學家和經濟學家都沒辦法對一個歷史人物的真實財富進行完全科學的評估和折算,更何況還要跨越幾千年對不同朝代的富豪進行比較,這在理論上和技術上都不可行。“黃金白銀都不靠譜,因為幾千年間貴重金屬的購買力變化太大,金銀之間的匯率變化也非常大。打個最簡單的比方,和珅抄家時的財富是按白銀估值的,如果折算成黃金,首先就有個匯率問題:究竟是按中國的金銀比價呢?還是按照歐洲的金銀比價呢?究竟是按照當時的比價,還是按照現在的比價?和珅的時代1兩黃金隻能兌換14兩白銀,在同期歐洲1兩黃金卻能兌換30兩白銀,在今天1兩黃金能兌換更多的白銀。”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