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有福老人給尋訪小分隊講述“戊寅慘案”。
浙江在線08月24日訊(浙江日報記者 阮蓓茜 通訊員 李靈 陳道亮) 清晨,迎著陽光,在杭州余杭區喬司社區文化廣場上,居民們在打太極拳、舞劍,日子過得悠然而愜意。然而,站在車水馬龍的喬司街頭,遙想77年前那片被屠殺染成血色的天空,才發現時間可以讓戰爭遠去,卻永遠無法撫平心靈的傷痛。日前,記者與當地青年志願者一起尋訪那段無法泯滅的沉痛記憶。
1938年2月18日,日本侵略軍突然包圍喬司古鎮,對手無寸鐵的百姓進行三天三夜慘無人道的燒殺,制造了慘絕人寰的“戊寅慘案”。1360余名無辜百姓被殺害,7000余間房屋毀於一旦,繁榮的古鎮頓時變成人間地獄。77年后的今天,村鎮興旺繁華,但是,埋葬無辜百姓尸骨的“千人坑”依然觸目,促人警醒、引人深思。
日軍殺害千余同胞
喬司本是一片繁華之地。當時喬司鎮有一條自東而西的石板路,長達數裡,兩邊有大小店鋪300余家,有藥店、糧店、收購行等,周邊百姓在這裡採購買賣,交易繁榮。
1938年元宵,家家戶戶煮湯圓、點燈籠過節。可沒過幾天,正月十九,天剛拂曉,附近村鎮的百姓照常來到喬司趕集。誰也沒想到,一場慘烈的血光之災就要降臨到他們身上。
早上8時許,喬司鎮上出現了一批批從杭州、臨平、海寧長安鎮等地趕來的日軍,共200多人。由於前一天遭到抗戰部隊襲擊,日軍來這裡對手無寸鐵的中國老百姓實行報復性屠殺。剎那間,一輛輛架著機槍、滿載荷槍實彈日本鬼子的軍用卡車呼嘯而至,封鎖住各個路口。
人們驚叫著四處奔逃,卻隻能在日本鬼子的包圍圈裡打轉。日本鬼子用“噴火槍”點燃一間間民房,整個喬司很快火光沖天,濃煙蔽日。沒有藏身之地的百姓,成了日軍射殺的目標。
現年92歲的陳桂仙老人,是當時僥幸逃脫、如今仍健在的慘案見証者。那年,她才14歲,屠殺場景的恐怖已經滲進她的骨髓。“大家都拼命地想逃出去。喬司西街俞阿興一家有六口人。那天,他用籮筐挑了一對兒女,剛逃到路口,就被日本鬼子打死了。日本鬼子還把籮筐裡的兩個小孩丟進大火裡燒死。”回憶起當年種種駭人聽聞的場景,老人眼含淚水。最令她揪心的是發生在汽車站前那場喪心病狂的屠殺。
由喬司鎮政府編撰的《百年喬司》一書詳細記載了當年發生在保慶橋畔汽車站前的屠殺場景:日本鬼子拖出一個百姓,拉到保慶橋邊開槍打死,然后叫一個人出來,逼他把尸體拖到車站后面的池塘裡后,再將其槍殺。反復數十次后,日本鬼子嫌慢,用繩子捆一批人,直接射殺。很快,這口直徑約為20米左右的池塘裡堆滿了死難者的尸體。這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千人坑”。
大屠殺過后,喬司街上,保慶橋畔,尸橫遍地,血跡斑斑。橋頭、河港、公路、池塘,到處都是遇難者,現場慘不忍睹:母親懷抱幼兒倒在一起,兒女背負著老人倒臥在血泊中……據不完全統計,喬司鎮共有1300余名同胞被殺害,7000余間房屋被焚毀。
屠殺次日一早,逃難在外的百姓不顧危險,紛紛回來探望親人。誰知噩夢又一次降臨。這一天早晨7時許,日軍再次來到喬司,見人就用機槍瘋狂掃射,許多回來尋找親人的無辜百姓慘死。此后,沒有人再敢回來。1938年到1940年這3年時間裡,對喬司幾乎是一個空白,縣志無任何文字記載。
銘記歷史守望和平
然而,思鄉之情始終縈繞在每一個逃亡在外的喬司人心中。漸漸有人回到家鄉,在街道原址上清理出空地,搭建草屋居住。
今年72歲的丁有福老人曾任喬司鎮文化站站長。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一直在收集喬司大屠殺的資料。他和同事走訪了眾多劫后余生的老人、死難者的親屬,以錄音、筆記等方式記錄下大屠殺親歷者的親身經歷、所見所聞。據丁老介紹,1941年,民間人士方壽僧貼出“復興喬司市集”的告示,吁請逃難在外的喬司人回鄉重建家園,喬司才重現生機。“當時,人們把鎮上街道、廟邊的白骨挖出來,收集了整整兩大缸,埋在一口簡易泥墳裡,看起來像私人墳墓,以免被日寇發現。”直到抗戰勝利,為追念喬司慘案中的遇難同胞,由方壽僧等人籌資,在土墳原址建了公墓,以1938年戊寅年為名,立碑為“戊寅公墓”。
歷經77年,喬司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當年幸存者建起的草房,早已被一棟棟樓房所取代。“戊寅公墓”經過一次次翻修,供四面八方的人來憑吊追憶。在它的右側,一處“千人坑”紀念館正在修建,一份份當年的遺物將在這裡陳列。在它的后方和左側,一排排居民安置房已經建起,4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上,往來的人絡繹不絕。
“戊寅公墓”作為日寇侵華暴行的鐵証,成為當地青少年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每年2月18日都有大批群眾及學生前來悼念同胞、追思歷史。當地居民陳桂仙老人對記者說,這種沉痛的歷史,大家絕不能忘記,忘記就是背叛。
無論時間流淌百年千年,“千人坑”永遠都不會消失。它時刻提醒著我們每一個人: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時,一定要銘記那段慘痛的血淚史,痛定思痛,奮發圖強。
【尋訪感悟】
余杭電信公司員工陳邑峰: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守望和平。我們不能忘記抗戰“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英勇,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余杭城管執法隊員胡劍鋒:我們在這裡祭奠遇難者,不是在歷史的傷痛中不能自拔,而是要以史為鑒,激勵大家振興中華。
運河街道雙橋村大學生村官郎程鵬:我們不能忘了自身的責任,要在各自崗位上不斷傳遞正能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