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愚公”曼吉
電影《山人》宣傳海報。
廣州日報訊 “愚公移山”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但在印度,也有現代版的“愚公移山”。
印媒稱,在印度比哈爾邦,一名男子為紀念在山中顛簸去世的妻子,獨自一個人開山修路22年。他的故事感動無數印度人,更被拍成寶萊塢電影《山人》,目前在印度上映。
夜以繼日鑿路22年
《每日郵報》報道,現代版的“愚公移山”發生在印北部比哈爾邦的一個山谷中,“愚公”名字叫做曼吉。1959年,曼吉妻子菲谷妮不幸山谷中遇意外,由於地處偏僻,菲谷妮未能被及時送往醫院,最后失血過多而死。
從曼吉居住的山區到最近的城鎮,村民要跨越55公裡的山路。為了避免悲劇重演,曼吉決定從山谷中開鑿一條近路,用一把錘子和一把鑿子展開了“愚公移山”的浩大工程。
通過22年夜以繼日的工作,曼吉終於在1982年打通山谷與小鎮間通道。雖然通道隻有短短的110米長,卻將兩地之間的距離縮短到15公裡。
“曼吉的故事很美麗動人,他讓不可能成為可能,幫助了數以千計的當地人,”扮演曼吉一角的寶萊塢演員西迪基告訴法新社。“最困難是要演繹出那種瘋狂的感覺,他的工作是非凡的,他應該成為年輕人的偶像。”
隻能臆想的羅曼史
2007年,曼吉因癌症離世,享年73歲,比哈爾邦政府以曼吉的巨大貢獻,以國葬等級為他辦喪禮。曼吉曾說,當他開始鑿山時,村民都以為他瘋了,后來才發現曼吉“移山”之舉並非一時興起。
寶萊塢電影導演梅塔說,剛開始聽到這個故事時他不相信。“人們都認為曼吉瘋了,僅僅靠一個人的力量如何在山中間開鑿一條路?”梅塔說。“但當我到現場,看到曼吉修的那條路時,我知道我該為曼吉拍部電影。曼吉是人類精神和愛的象征,很可惜的是,我們常常在人死后才意識到他們的價值。”
在曼吉完工的30年后,當地政府終於將道路鋪平,讓它成為當地居民主要的通道。然而,曼吉作為現代愚公的聲名鵲起卻引起家庭成員的不滿。《印度時報》報道,曼吉的親戚抱怨說,許多貴賓前來參觀,卻沒有人遵守承諾幫他們脫離貧困。
梅塔介紹,《山人》的劇本主要通過當地村民、記者和報紙文章的記載編撰而成。但由於曼吉和妻子的故事發生時代久遠,隻能通過想象補充。梅塔說:“事實就是事實,我們隻能臆想那段羅曼史。” (靈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