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盧溝橋事變前一周照片現身 78年輾轉重回“故裡”

2015年08月27日09:58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盧溝橋事變前一周照片現身 78年輾轉重回“故裡”

盧溝橋事變前一周照片現身78年輾轉重回“故裡”

  楊站長(右)接過孫明經兒子孫建三送來的青龍橋火車站老照片

  近日,退休攝影師孫建三將四張特殊的照片交給延慶深山裡的百年青龍橋火車站站長楊存信。照片上顯示的是詹天佑銅像、青龍橋火車站老站房外貌、京張鐵路59公裡處公裡標等78年前青龍橋站的情形。這些照片的拍攝者是孫建三的父親孫明經,他被稱為中國電影教育的先驅者、中國著名第一代攝影師。孫建三昨天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感慨得老淚縱橫:讓這四張老照片重回“故裡”,是我們孫家父子78年的心願。

  現場還原

  1937年盧溝橋事變前一周

  攝影師為老站“留影”

  1937年時任金陵大學教育電影部主任的孫明經,6月隨119人組成的西北考察團赴綏遠進行教育影片的拍攝,6月30日,孫明經隨考察團抵達京張鐵路青龍橋火車站進行拍攝。“京張鐵路作為中國人自己修建的鐵路,在當時中國知識分子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我的父親懷著無比崇敬和驕傲的心情在拍攝。”孫建三說。而當時,距離盧溝橋事變近一個星期,戰爭一觸即發。

  當時站台上有很多人,而孫明經的拍攝設備很先進,引起了當時青龍橋火車站站長的興趣。那位站長提出希望孫明經能夠為車站拍攝幾張照片留作紀念。於是孫明經的鏡頭裡就有了這四張珍貴的留影。兩人達成協定,照片洗出來后便送交火車站作為永遠的留存。 然而7天以后,七七事變炮火連天,因為戰事的原因孫明經沒能如願送交這些照片。

  孫明經在1937年6月30日拍攝的青龍橋火車站

  故事

  歷經半個多世紀

  底片是怎樣留存下來的?

  78年前的底片為何仍然可以保留至今,還能夠清晰地沖洗出來?孫建三說,上世紀中期,在北京電影學院任教的孫明經的大量珍貴膠片和影像資料被查封帶走,包括這些青龍橋站在內的珍貴史料性照片也隨之不知去向。說來似乎是一種天助的機緣,1978年前后,后勤人員在倉庫的門后無意間發現了三個寫著“孫明經材料”的麻袋,其中有很多中國攝影史上珍貴的視聽資料。這裡面就包括青龍橋火車站的底片和照片。孫建三向北京青年報記者回憶說:“拿著底片,父親想起了當時對站長的承諾,囑咐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把照片送到青龍橋。”

  父親的囑托一直沉甸甸地壓在孫建三的胸口上。直到父親在1992年去世后,孫建三還在多次聯系青龍橋火車站。但物是人非,孫建三雖然想把照片送回,卻不知道該找誰,他曾經嘗試給青龍橋車站打電話,但由於當時鐵路都是內部電話,無法接通,此事再次被擱置下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最大限度地完成父親遺願,孫建三將父親的老照片進行了整理,並結集出版。而這些書籍恰巧被現任青龍橋車站站長楊存信看到,楊存信已經在青龍橋車站值守了65年,也是一位鐘情於京張鐵路及青龍橋車站的文保人士,看到這些70多年前的車站老照片,楊存信感到十分驚喜,於是輾轉與孫建三取得了聯系。接到楊站長電話的那一刻,孫建三激動萬分,這個電話讓他們父子兩代人等待了78年的願望終於可以實現了。於是他立即沖洗了4幅照片,不久前終於送到了楊存信站長手裡。

  釋疑

  老照片文物價值何在?

  在青龍橋車站的站台上,孫建三和楊存信二人一起打開了這塵封了許久的四張照片。 接過孫氏父子捐送的這四張老照片,站長楊存信表示:“當年的站長正是因為戰爭爆發而沒有收到照片,如今正值抗戰勝利70周年的時候這組老照片卻剛好‘重歸故裡’,這也算為當年的老站長了了一個心願,更是用這樣的方式慶祝一下抗戰勝利!”

  “詹天佑在修建京張鐵路之初,非常重視各種資料的整理和保留,比如清末時期的《京張路工撮影》,民國時期京綏鐵路管理局的各種資料都非常詳細。” 專門從事京張鐵路歷史研究的學者張輝表示,“隨著戰爭爆發,從1930年到新中國成立的這20年間資料保存下來的非常少。而孫明經拍攝的這些照片恰好記錄了戰爭前夕青龍橋車站以及京張鐵路沿線的情況,顯得非常珍貴,可以說填補了京張鐵路的史料空白,對於研究中國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的發展過程非常有意義。”

  孫明經在1937年6月30日拍攝的青龍橋火車站

  印証一:証實了線路標志碑的地理位置

  這些照片分別是車站站房、詹天佑銅像、車站站台以及居庸關附近的鐵路線。照片中身背武器的士兵、鐵道兩側的軍官都可以讓人清楚地感受到戰爭一觸即發的緊張氣氛。楊存信介紹說:“看這張圖,我們這塊59公裡的公裡標就埋在路旁,離發現它的位置並不遠,這是我第一次在歷史圖片中給這塊標志碑找到‘家’,說明我們當初的判斷沒有錯。”

  原來在2011年,在京張鐵路北京居庸關附近,楊站長和同事發現了幾塊用水泥制作,以中國傳統數字“蘇州碼子”表示的線路標志碑。后來經過鑒定,這些標志碑就是詹天佑1909年修建京張鐵路時使用的裡程和坡度標志碑,距今已超過100年,是非常難得的文物。至今,其中保存完好的62和59(公裡)的兩塊公裡標就擺放在車站的院子裡。

  印証二:車站裡的日式老房子不是日本人建的

  還有一張照片是從老站房向列車出站的方向拍攝的。鐵軌向前延伸,遠處的大山以及軌道左側的一排排房屋清晰可見。“我就出生在這排平房裡,小時候記得房間都是日式結構,很多大人說,這是日本人建的,但一直都沒有結論,這張照片足以說明,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前,這排房子就已經建成了,它們應該是中國人建造的。”楊站長在照片裡給自己多年的疑問找到了答案。本版文/本報記者 王薇 攝影/王嵬

  新聞內存

  青龍橋火車站仍保留百年前運營方式

  2013年3月,國務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共計194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北京共有27處文物入選。其中,已經104歲的老京張鐵路南口段至八達嶺段此次被升級為“國保”。這是第7批“國保”名單中唯一仍在運營的一段鐵路。

  青龍橋火車站是百年京張鐵路保留較完整且仍保留著百年前運營方式的車站。雖然火車站早已不再辦理客運業務,但每天列車仍然不斷,S2線的列車和部分普通列車在這裡進行技術性停車。在這座車站裡,還可以看到詹天佑建造的著名的“人字形鐵路”的盡頭。

  我國高校電影教育奠基人孫明經

  孫明經(1911年至1992年),中國電影教育家,我國高校電影教育奠基人之一,聯合國教科文中國委員。他一生有四次行程超過萬裡的拍攝經歷,除攝制了一大批電影外,還拍攝了數以萬計的照片。他參與了國家電影、廣播、攝影高等教育的創建工作,創建了國家電影、廣播、電視、攝影高等教育最早的十幾門課程。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