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年逾九旬,老人身體仍很健康。
七歲站崗放哨 十六歲入伍 親歷百團大戰等戰役
9月3日,是抗戰勝利的70周年紀念日。歷史不應被遺忘,通過口述,能觸摸到過去那段艱苦的抗戰歲月。
在順德大良的東建路,就住著這位抗戰老兵,幾十年前他曾浴血奮戰,如今得以安享晚年。一棟安靜而不起眼的普通民宅內,藏著這位老兵對抗戰的所有記憶。老兵名叫張煥章,已經93歲高齡,雖走路不便,但身體尚屬健朗,回憶抗戰的諸多細節,仍然娓娓道來。
7歲站崗放哨,16歲毅然從軍,后親歷百團大戰,經歷大大小小400余次戰斗……據老兵張煥章介紹,他16歲加入八路軍,曾參加過百團大戰、遼沈戰役等重大戰斗,身體多處留有傷。對於抗戰,張煥章表示,沒有抗戰勝利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幼年
站崗放哨 機智小男孩識破險局
1922年,張煥章出生於河北淶水縣一個叫湯家庄的地方。這是一戶貧寒之家,張煥章五歲時,父親過世,隨后母親改嫁,年幼的張煥章隻得跟年逾六旬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那時,我給地主家做事,賺點糧食自己留點,剩下的就交給爺爺奶奶。”多年后,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對當年的艱苦仍歷歷在目。
可就是這位小男孩,7歲時曾一度偷偷站崗放哨。張煥章告訴記者,當時,他有一個叔叔是共產黨員,經常回庄開會,就叫他負責站崗,“隻要有人靠近,立馬就去告知,他們就翻牆逃了”。
有一次,有偽軍偽裝成村民進庄,被張煥章一眼識破,從而使正在開會者逃過一劫。採訪中,張煥章坦承,當年,他並不知道叔叔的身份。
除了站崗放哨,張煥章還有時傳遞情報。據張煥章介紹,當時的情報傳遞多是單線聯系,誰也不清楚接頭人的身份。有一次,張煥章需要進山傳遞字條,當時他僅知道接頭人站在一口井邊,頭上戴著草帽,並叼著煙斗。經過一番尋找,張煥章順利找到接頭人完成任務,而自始至終,張煥章從未打開看過這張字條,也一直不知道自己傳遞的情報是什麼內容。
少年
藝高人膽大 曾為抗戰部隊送糧
抗戰全面爆發后,張煥章的家鄉靠近北京,戰事緊張的氣氛很快傳到湯家庄,甚至有抗戰部隊一度駐扎在湯家庄的周圍。
日軍侵華激發起了全民抗戰的決心,見抗戰部隊就在附近,湯家庄的村民商議決定,要給抗戰部隊送些糧食。但路上有可能遇到日軍,相當危險。該派誰去送糧呢?這可讓村民們犯了難。最后,一向膽大的張煥章被選中,成為送糧人,獨自為抗戰部隊送糧。
對於這段經歷,張煥章回憶稱,當年他也才15歲,但為了送糧,常常需負重100多斤,來回走10~20裡路,過山蹚水,相當辛苦。那一年年底臨近春節,張煥章要為抗戰部隊送豬,以犒勞勇敢的士兵。“到了他們駐扎的地方后,發現人都不見了,都走了,我就拼命追,望見他們了就喊道‘送豬了’。”張煥章表示,當時,士兵都相當興奮,對村民表示再三感謝。
講述
親歷百團大戰 與日寇拼刺刀
在張煥章的抗戰生涯中,他對參加百團大戰的印象最為深刻。1940年8月,張煥章所在的冀熱察挺進軍第九團在河北方山縣淶水縣地段搶收庄稼,“聽到附近的槍炮聲,知道有大戰事,搶收的士兵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兩天后,9團接到上級命令,前去280公裡外參加戰斗。
這段280公裡的路程,9團足足趕了兩天兩夜,跋山涉水,戰士們都沒有休息過。由於急需趕路,都沒有時間做飯,士兵肚子餓了,就從小糧袋裡倒出一點小米,塞到嘴裡嘗嘗,最后嗓子都啞了。據張煥章介紹,當時9團的任務是拿下日軍的7個據點,當時9團共有3個營,其中2個營負責主攻,策略就是晚上夜襲,攻其不備。“從凌晨2時打到早上6時,拿下了6個據點。”張煥章表示,最后一個據點日軍多,一時拿不下,而天漸漸亮了,部隊就撤退到山裡待命。
但誰知,日軍200余人、偽軍500余人一路跟隨,准備向9團攻擊。隨后,9團利用山裡的地理優勢,和日軍打起了艱苦的拉鋸戰,至天黑后戰斗仍未停止,雙方傷亡都很大。
張煥章告訴記者,這場戰斗相當慘烈,最后日軍被消滅了,偽軍也被打散了,但9團也犧牲了多人。這是抗戰前期一次較為重大的勝利,直到很久以后,張煥章才知道這次戰斗就是“百團大戰”,而就是在這場戰斗拼刺刀中,張煥章的手部被敵人刺中,受了傷。
晚年
以糖廠為事業 關愛下一代
抗戰勝利后,張煥章沒有選擇回鄉,而是選擇留在部隊。戰事匆匆,張煥章又立馬投入解放戰爭中,參加過隆化戰斗,也參與過遼沈戰役。就在遼沈戰役中,張煥章被敵人炮彈震傷,從此右耳失去聽力。
時光荏苒,1952年,張煥章被選中成為南下的一名干部。1953年11月,張煥章到東莞糖廠走馬上任,從此和糖廠結下不解之緣。 從1955年的江門甘蔗化工廠,到1964年的南海糖廠,再到1966年的順德糖廠,哪裡需要糖廠的高級管理人才,張煥章就到那裡。而在張煥章的領導下,順德糖廠的年產量從1650噸躍升至6000噸,成為當時產量最大的糖廠。
1989年9月,張煥章正式離休,除了安享晚年,老人隨后投入關愛下一代工作中。張煥章和其他老干部在順德籌備了關心青少年成長研究會,結合自己的革命經歷和親身體會,向青年學生講述歷史,講述抗戰,以此激發青少年的愛國情懷。25年來,張煥章雖年事已高,但始終關心關愛下一代工作,被譽為關工戰線上的“常青鬆”。
從軍
16歲入伍參加抗戰 經歷400余次戰斗
1938年,年僅16歲的張煥章加入八路軍,並於1939年編入冀熱察挺進軍第九團。當時,張煥章是部隊裡面的號子手和通訊員。至1942年12月,張煥章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警衛隊成員。
對於為何會參軍,張煥章表示,當時掀起了參軍的高潮,部隊來庄裡招人,大家都很積極,想盡快趕走日軍。據介紹,僅湯家庄,和張煥章一同入伍的新兵就有30多人,而當天下午,這批新入伍的新兵就遭遇了一場殘酷的戰斗。“缺少武器,新兵們就背大刀,由於突然遭遇戰斗,新兵沒有經驗,隻知道往前沖。”張煥章告訴記者,最后這場戰斗勝利了,“和我一同從軍的就有8個犧牲了,都是15~18歲的少年,其中還有一個就倒在我的懷裡”。
據統計,張煥章前后共經歷大大小小的戰斗400余次,他的手部、腳部等部位曾受過傷,至今留有明顯的疤痕﹔由於曾遭受炮擊,一隻眼睛失明,一隻耳朵失聰。回顧當年的抗戰歲月,老人不勝唏噓。據張煥章透露,當年,湯家庄30多名年輕人加入部隊,為了抗戰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對於日軍的殘暴,張煥章記憶猶新。據介紹,1940年秋天,日軍掃蕩了張煥章的家鄉,大量房屋被燒毀,物資被掠奪。記者陳緒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