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烈日灼心》票房一般 導演回應文藝片爭議

2015年09月01日10: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今年6月舉行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 由藍色星空影業和博納影業聯合出品,曹保平執導,鄧超、段奕宏、郭濤主演的國產電影《烈日灼心》拿下“最佳導演獎”和“三黃蛋”影帝(最佳男演員獎)共四尊金爵,成為最大的贏家。8月27日本周四,《烈日灼心》將正式登陸大銀幕。這部獲獎電影是否實至名歸,觀眾將給出最終的答案。不過,在早前舉行的多場試映中,《烈日灼心》的口碑雖然稱不上完美無瑕,但也獲得了壓倒性的好評,被認為樹立了華語犯罪懸疑類型片的新高度。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業內人士擔憂《烈日灼心》會被觀眾自動劃入文藝片的范疇,最終難以在票房上有所建樹。《烈日灼心》的導演曹保平在接受專訪時表示,他對“文藝片”的概念深惡痛絕,認為這個詞生生被搞壞了。他坦言自己拍的所有電影都是劇情片——追求強烈的人物關系、明確的事件起點和終點,也會挑戰觀眾的認知。

電影與小說系統不同,必須挑戰觀眾的認知

《烈日灼心》改編自須一瓜的小說《太陽黑子》。電影保留了原著小說的人物關系——辛小豐(鄧超飾)、楊自道(郭濤飾)和陳比覺(高虎飾)三個懵懂青年因一念之差成為水庫別墅滅門案的疑犯、背負罪孽的亡命狂徒。為了贖罪,三人拼命工作,做好人好事,還合力收養了一個棄嬰作為他們共同的女兒。但命運還是讓曾經參與水庫滅門案調查的刑警伊谷春(段奕宏飾)盯上了他們,由此展開了一段斗智斗勇的警匪心理戰。

原著小說在結尾才揭曉了滅門案的真凶,而電影卻在一開篇就交代了凶手的身份。不少“原著黨”認為,原著小說的敘述方式懸疑感更強。曹保平則認為,原小說的敘事方式在電影的系統裡成立不了。“雖然改編自小說,但電影要再造自己的系統。電影觀眾和導演之間天生就有斗智斗勇的心理因素在其中。原小說設置懸疑的方法是一開始鋪線,最后再揭曉結果,這對看書的讀者來說是可行的。但到了電影裡,你一開始就告訴觀眾這三個人不正常,又有一個大案子。到了結尾你再告訴觀眾案子就是他們干的,觀眾覺得你傻!所以我改編劇本,第一時間就要拆這個扣。”事實上,曹保平不僅調轉了原著小說的敘事順序,還在影片結尾甩出了一個重磅反轉劇情,不僅出乎意料,還有一定的現實映射。曹保平笑著告訴記者,電影結尾對於人物關系的改編,就是要挑戰觀眾的認知底線。“100多分鐘觀眾已經認為是這樣的,但它其實不是這樣的。這樣會比較過癮。”除此而外,《烈日灼心》的結尾相對小說要更加溫暖。曹保平也有自己的考量,“這個故事本身已經夠狠,夠殘酷的。溫暖一點會更好。”

高虎戲份未刪?原本他的戲就不算多

《烈日灼心》裡演員的表演都非常到位,且不論拿到上影節影帝稱號的鄧超、段奕宏和郭濤,連片中扮演台灣設計師的配角呂頌賢的表演也同樣可圈可點。相比之下,原本是三個嫌疑人之一的陳比覺(高虎飾),在原著小說中戲份相當多,在電影裡卻被設定為因意外毀容變傻,隻會呆在魚排上看孩子,表現的機會並不多。聯想到此前高虎因為吸毒被抓,導致《烈日灼心》上映延期的事件,有不少觀眾認為高虎的戲份或許是受了吸毒事件的影響,被大刀闊斧地刪減和修改了。

曹保平告訴北京晨報記者,高虎的角色和戲份基本上就是現在呈現出來的那個樣子,並沒有做過多的刪減和修改。因為和辛小豐等其他幾個人物不同,陳比覺雖然也是來自於原著小說,卻是編劇重新寫的人物。“《太陽黑子》原小說的體量非常龐大。主要關系線都有四五條,每一條都很復雜。一部電影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取舍是必須要做的,取舍與表達之間有很重要的關系。”曹保平說,劇本階段做取舍的時候就已經打算拿掉陳比覺那條線,但同時又不希望這個人物不存在。“那就要用非常有限的幾場戲讓人物立起來,現在電影裡的陳比覺是我們重新寫的人物。”

商業考慮更多?我的電影都是劇情片

曹保平是一個很注重個人表達的導演,他憑借《烈日灼心》拿下上影節“最佳導演獎”之后說:“我一直覺得,好電影一定要說些什麼。”正因為如此,曹保平也通常被認為是文藝片導演。而和“文藝片”密切相關的話題,就是“看不懂”和“票房不好”。曹保平對“文藝片”、“文藝片導演”的稱呼極其厭惡。出品人於冬在發布會上稱他是拍文藝片的導演,曹保平也不惜公開反駁,因為他認為“文藝片”三個字已經被搞壞了。“表達自我的,叫作者電影。和商業投入關系不大的,是獨立電影,與之相反的是院線電影。‘文藝片’就是中國人自己造出來的詞,而且沒有標准。很多有情懷、有表達、有劇情的電影,被大家認為是文藝片。很多根本不是電影的,也被說成是文藝片。那就相當於把好菜爛菜放在一個筐裡,所以一提‘文藝片’我就冒火。”曹保平認為,自己拍的所有電影,從《光榮的憤怒》、《李米的猜想》、《狗十三》到《烈日灼心》,無一例外全都是劇情片。“從開始拍電影,我就要求有強烈的人物關系,明確的事件起點和終點。”

從早前的試映場來看,《烈日灼心》雖然有強烈的導演個人表達,但也的確更像一部商業元素十足的類型片。如果非要給《烈日灼心》歸入某個類型的話,曹保平認為勉強可以算是犯罪懸疑類型片。“中國談不上成熟的電影類型。連校園青春類型都算不上有,那些只是跟風,沒有形成內在的規則、規律。犯罪懸疑在國外是一個大的電影類型,緊張刺激,有天然的商業元素。《烈日灼心》也不止於類型,我一直在努力走得更遠。”曹保平說,牛×的、有追求的商業電影都不會止步於類型片的范疇,永遠會在類型的基礎上進行更多的嘗試和改變。“好萊塢偉大的地方不在於掙了多少錢,而在於永遠不甘心。像《達拉斯買家俱樂部》,講的是一個人生命中最后的多少天,他能拍出一個瘋狂喜劇,多有情懷啊。你能說這是什麼類型片?”

鄧超扮演的辛小豐和段奕宏飾演的伊谷春可以說是《烈日灼心》裡最核心的兩個角色。他們一個是潛逃了7年之久的水庫滅門案嫌疑人,搖身一變成為努力工作、熱心助人的“拼命三郎”協警,被派出所前所長稱作是“一把風吹發斷的快刀”﹔另一個是心思縝密、火眼金睛的刑警,直覺准得驚人,從未放棄過對滅門案真凶的追查。曹保平形容說,辛小豐和伊谷春,既有難以割舍的兄弟袍澤情,也有貓和老鼠的相愛相殺。事實上,鄧超和段奕宏兩人最開始看上的角色,都是辛小豐。鄧超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專訪時直言:“辛小豐這個角色讓我炸毛。”段奕宏雖然遺憾沒演成辛小豐,但最后也愛上了伊谷春這個角色。“我喜歡有風骨又復雜的人物。”段奕宏說。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