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晚,第四季《中國好聲音》播出第三期,許多觀眾聽到了一首自己並不熟悉的歌,名字叫《南山南》。節目結束,這首歌的熱度持續發酵,一直徘徊在熱搜榜上。《南山南》的走紅程度讓原來就喜歡它的人驚訝:“原來還有這麼多人不知道這首歌”,連原唱者馬?自己都感到意外:“之前朋友參加《中國好聲音》錄制就告訴我有人唱《南山南》了,也沒當回事,可昨天到現在突然幾萬條@著實嚇我一跳,有這麼多人喜歡這歌,挺感激的。”
盲選結束,《南山南》成為了最被人記住的一首歌,安於一隅的民謠再次被推到大眾面前。
民謠有獨特的魅力
從第二季開始,《中國好聲音》每年都會出現民謠,第二季紀海星的《狐狸》,第三季張婧懿的《玫瑰》和《斑馬斑馬》,還有第四季的《我在人民廣場吃炸雞》和《南山南》。
在《中國好聲音》副總導演吳群達(下稱達達)看來,民謠“安靜”的氣質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民謠它是講故事的,安安靜靜聽歌中的故事,而不是像一些人唱歌炫耀他的技巧、聲音或者那些浮華的東西。”
達達也是第二季《中國好歌曲》的總導演。在與民謠歌者們接觸時,達達發現他們身上都有獨特的氣質:“如果是真正的民謠歌者,他自己會散發一種和快速的、消費的現代社會很不一樣的魅力。”在達達看來,區別於歌唱技巧,這種魅力在“好聲音”的舞台有它的作用,這也讓他堅定了“好聲音”上應該出現民謠:“現在的老百姓,包括我們的導師,不光聽歌,也會看人,這樣的人格魅力在某一瞬間會非常打動人。”
如果不唱《南山南》,張磊會唱《舞娘》
在為盲選做准備的時候,張磊一口氣給導演組遞了三四十首備選曲目,其中不乏讓導演組大跌眼鏡者,比如蔡依林的《舞娘》。
張磊版的《南山南》播出后,不可避免地與馬?的原版作比較。“翻唱的傳統在民謠裡是一直有的”,達達舉了鮑勃·迪倫的例子:“他最早就是翻唱Woody Guthrie的,Woody Guthrie是民謠之父”。在達達聽到張磊演唱的《南山南》時,他感受到了生命力的涌動:“哪怕你沒有聽到他講述自己的故事、他從東北到西北到西北的經歷,你都可以感受到和馬?的《南山南》是有不一樣的生命特質的”。這恰好証明這是一次成功的翻唱,因為在達達看來,“翻唱這件事是在於你的自我,什麼叫有意義有價值的翻唱,是你把你的生命力放到了那首你要翻唱的歌裡”。
民謠有一種“魔力”
並沒有統計數據能說明到底有多少人因為“好聲音”喜歡上民謠,但對於達達而言,他最直觀的感受來自於自己的丈母娘,這位老太太現在也開始聽《董小姐》、《南山南》這些民謠,特別喜歡的是第一季《中國好歌曲》中出現的《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裡》。
達達很高興看到這樣的轉變:“現代的人自己和自己相處的時間太少了,我們孤獨了寂寞了,第一反應不是自己要和自己相處,而是我盡快到廣場上找人一起跳舞。”然而熱鬧只是暫時的,你還是需要真正面對你自己,達達認為民謠“有這樣的魔力”,“把個人重新拉回個人的主體”:“你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如果你少了自己跟自己相處的時間,你就少了自己探索自己的時間、空間和過程,你隻能以糊裡糊涂、隨大流的方式活著,這樣就太可悲了”。現在,《中國好聲音》讓大家都把民謠聽進去,讓達達感到非常欣慰,覺得“算是做了一些有意義的事”:“總比大家都在聽一些網絡歌曲好吧。”
《中國好歌曲》結束后,達達仍然關注著趙雷、莫西子詩、周三這些人的發展,他聽了趙雷《吉姆餐廳》的新專輯,覺得特別好聽,專輯中的新歌《少年錦時》出現在第四季“好聲音”汪峰組導師考核中,而這甚至成為了趙雷年底北京個人演唱會的重要賣點,寫在了官方宣傳文案當中。達達高興於他們獲得了更多的認可,還有自由,“現在他可以有實力去出更多讓大家覺得好聽的歌了”。
記者 張曉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