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千古風流王羲之 微醺下完成不朽名作《蘭亭集序》

2015年09月10日07:55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千古風流王羲之 微醺下完成不朽名作《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資料圖

  353年,東晉穆帝(第五任皇帝)永和九年,也是殷浩第二次北伐的這一年。農歷三月初三,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的蘭亭,王羲之在醉意朦朧下即興揮筆,瀟洒成書,完成了《蘭亭集序》。

  他也沒想到,此次隨意的一氣呵成,不僅是他個人的巔峰之作,而且屹立在書法史上的最頂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如同天空中一顆永遠閃爍的星,光耀千古。

  博採眾長終成一體

  王羲之的啟蒙老師是大書法家衛夫人。

  她叫衛鑠,生在東吳末年,死於這次蘭亭聚會的前4年,活了78歲。她的老師是三國時期的著名書法家鐘繇。老公是汝陰太守李矩,也是出自書法世家。

  衛夫人家門口有一池湖水,她每天苦練字,累了就把毛筆拿到湖中洗一洗,池水都成了黑色,被稱為衛夫人洗墨池。有一次,她一邊看字帖,一邊吃饃。看得太認真,拿饃粘著硯台裡的墨吃。等到王羲之來看她,菜沒有動,墨已吃光了。

  王羲之7歲開始臨摹她的書法,一直到12歲。相同的是,清洗毛筆的池塘水也變成黑色。

  衛夫人對他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學習各家的長處,融為一體。

  王羲之每到一個地方,別人游山玩水,他總是尋找歷代碑刻,揣摩用筆技巧。

  他在書房、院子以及廁所外面,都擺著凳子,放著文房四寶,每想到一個結構好的字,立即寫到紙上。如果人在外面,找不到紙,就在地上劃,或者在自己的衣服上劃,他的衣服上經常是字,所以衣服破得也快。

  他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鐘繇,博採眾長,終於自成一體。擺脫了漢魏筆風,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獨創圓轉流利的風格,被后世稱為“書聖”。

  成語“入木三分”緣於他

  關於他書法的有趣小故事很多。

  他有一次把祝詞寫在木板上,工人發現墨跡印到木板裡面去了,削進三分(三分等於1厘米)深度才見底,木工驚嘆他的筆力雄勁。

  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

  王羲之為人純真直率,隨心所欲。

  他在路上曾遇到一個老婆婆,她訴苦說竹扇賣不出去。王羲之說:我在你扇子上題幾個字,肯定能賣得出去。

  老婆婆同意了,但她不識字,看到王羲之寫得很潦草,心裡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不要急,你隻要告訴別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就行了。

  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照他的話做了。結果大家搶著買,一籮筐竹扇轉眼就賣完了。

  過了幾天,這個老婆婆又拿扇子去找他。王羲之只是笑笑,再也沒有在上面寫字。

  他特別喜歡鵝。會長時間觀看鵝的一舉一動,將形態融入到書法中。

  會稽有個孤居的老人養了一隻鵝,叫的聲音非常好聽,市場上都買不到,王羲之准備帶好朋友一起去看看。

  這個老人聽說王羲之要來了,又聽說他篤愛鵝,高興得不得了。為了好好招待他,當天把這隻鵝殺了,上了一盤紅燒老鵝在家裡等待。王羲之嘆惜了很多天。

  山陰有個道士擅長養鵝,王羲之跑過去,果然看到了一群漂亮的白鵝。王羲之愛在心頭,就想都買下來。道士一見是王羲之,興奮不已,說:隻要你能為我抄一部《道德經》,這些鵝都送給你。

  王羲之當即完成,隨后帶著一大籠子白鵝回去,一路上歡快得意。這就是“書成換白鵝”的佳話。

  他曾經到學生家去,看見桌子上潔淨光滑,隨手就在上面寫字,一半楷書,一半草體。后來這個學生的父親無意中把這些字刮掉了,學生懊悔了好些日子。

  每逢新年,王羲之都是自己寫對聯貼在門上。但在除夕,每當他的春聯貼出,不到半夜,就會被人偷偷揭走了。他隻得大年初一重寫。又到一年除夕時,他就想了個辦法,寫下“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八個字,留下了下半截。

  大家一看,這八個字太不吉利,半夜也沒有人來偷了。到了天亮時候,王羲之補了后半截,變成了“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初一早晨,大家一看春聯變了樣,都贊嘆不已,拍手叫絕。

  被稱為曠世奇作

  三月初三,民間都有舉行“修褉”(一種消災祈福的儀式)活動的傳統,王羲之帶著兒子王玄之、王凝之、王徽之、王獻之等,邀請謝安、謝萬、孫綽等40多人,來到蘭亭。

  他們把酒杯放在彎曲回環的溪水中,任意漂流。在誰的面前停下,他就要詠詩一首。詠詩不成,罰酒三杯。

  這次活動一共得詩40首左右,王羲之匯成詩集,為之作序。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可看出他的從容奔放,如水漂流,隨意成形。

  正因為一切順其自然,才完成了這篇曠世奇作。

  世人評價這個不朽作品,常用曹植《洛神賦》中的幾句來形容:“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兮若流風之回雪。”

  曹植原意是描寫一個美女的:她的形影,翩然若驚飛的鴻雁,婉約若游動的蛟龍。容光煥發如秋日下的菊花,體態豐茂如春風中的青鬆。她時隱時現像輕雲籠月,浮動飄忽似回風旋雪。

  用來比喻這篇作品相當貼切,可稱為“神似”。

  等到王羲之清醒后,再次書寫,卻找不到那種揮洒自如、飄逸縱橫的感覺了。他感嘆說:這是神幫助我啊,哪裡是我的能力所能達到的呢?

  “袒腹東床”被選為女婿

  對於南京人來說,熟知的還是“袒腹東床”的故事。

  太尉郗鑒和丞相王導的關系非同一般,王家是世家大族,子弟又多,個個才貌俱佳。郗鑒就想為自己的獨女選個如意郎君,派使者給王導帶信。王導對使者說:我家裡子弟很多,你看中誰都行。

  郗鑒把這一任務交給了府上的大管家。王導說:他們都在東廂房等著呢,你隨意挑選。

  管家仔細看了后回去,對郗鑒說:王家的子弟溫文爾雅,都很優秀。聽到來選女婿,個個正襟危坐。隻有一個人在床上躺著休息,還露著肚皮,好像什麼也沒聽到,無所謂的樣子。

  郗鑒說:好,就是他了。

  他就是王羲之。這個典故又被稱為“東床快婿”。

  王羲之給人的印象就是風流倜儻、超凡脫俗、自由自在,像不食人間煙火的快活神仙。

  然而真正靠近他,才發現他真正的人生是一路坎坷,讓人唏噓不已。

  揚子晚報記者 楊民仆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