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沉銀遺址附近發現的銀錠
金冊
張獻忠稀世寶藏的秘密就隱藏在這裡?
張獻忠攜千船金銀珠寶從成都順水南下,在四川彭山區江口鎮一帶遭到川西官僚楊展的突襲,千船金銀珠寶絕大部分隨船隊沉落江中,幾百年來,這一傳說讓彭山區江口鎮成為一些人淘金向往之地,幾百年來,張獻忠的寶藏到底在哪兒?
前日,記者從四川彭山區警方、檢察院等多個部門了解到,該區破獲了一起公安部督辦的盜掘、販賣文物案,多名省內外的犯罪嫌疑人被刑拘。檢方稱,據專家初步估計,一級以上珍貴文物有多件,其中有金獅、金印、金冊子等,其價值估計過億……這一切,背后可能牽涉著一個橫亙歷史近400年的驚天秘密——張獻忠稀世寶藏。
猛料
張獻忠稀世寶藏在彭山?
檢方稱有金印、金冊
今年6月25日,彭山區檢察院官網刊登了一則消息——《彭山檢察院主動介入張獻忠稀世寶藏被盜掘案》。
消息顯示,2015年5月5日,彭山區人民檢察院偵監科主動提前介入彭山區公安局偵辦的盜掘“江口沉銀——張獻忠沉寶遺址”重大案件。該案系多個團伙作案,涉案人員眾多……其作案時間從2011年至2015年4月,長達4年之久﹔涉案的文物據專家初步估計,一級以上珍貴文物有多件,其中有金獅、金印、金冊子等,其價值估計過億……
目前,彭山區公安局已以盜掘古文化遺址、倒賣文物罪刑拘了25人。其中主要涉案人員彭山人王某、何某某涉嫌盜掘古文化遺址罪,湖北人袁某某、成都人杜某某涉嫌倒賣文物罪,至此,張獻忠沉寶在彭山區境內這一考古謎團終於逐漸浮出水面。
警方
此案公安部督辦,正在查
已鑒定出部分真文物
9月14日,記者從彭山區公安局了解到,檢方將該案稱為“張獻忠稀世寶藏案”,警方則將該案稱為“5·1特大盜掘、倒賣文物案”。
公安局負責人透露,“5·1特大盜掘、倒賣文物案”事發彭山區“江口沉銀遺址”,已屬公安部督辦案件,因為涉案人員眾多,身份復雜,公安部和國家文物局的相關人員已到過彭山督辦此案,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偵查之中。
對於涉案文物是否有金獅、金印和金冊子等,這位負責人稱,文物鑒定工作一直在持續,部分文物鑒定結果已經出爐,有真文物,但具體哪些文物是真的不知道,前日又送了一批文物進行鑒定。
前日,記者從彭山區文管所了解到,此次涉案的部分文物鑒定結果已出來,有部分銀錠是國家二、三級文物,這些銀錠應該都和張獻忠有關。
對於該案,彭山區文管所稱,一兩年前文管部門就發現有人在彭山區“江口沉銀遺址”附近盜掘,將此情況匯報給公安后,由於盜掘分子在水下作業,取証困難等原因,所以今年才破獲。
價值
張獻忠珍寶或重見天日
將是一筆不可估算的寶藏
對於此案文物的鑒定結果,彭山區文管所所長吳天文也很期盼,他稱,如果涉案的文物都是真的,可以和史書上記錄有關張獻忠在江口作戰、稀世珍寶沉落岷江等相互印証,也就是說,能証明張獻忠的寶藏就沉落在彭山的岷江中。
吳天文舉例稱,2011年,岷江彭山段河道裡出土了一頁殘缺的金封冊,經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此次涉案的金冊子如果是完整的一套的話,其歷史、文物價值將更高。
根據吳天文提供的圖片顯示,一頁殘缺金封冊上刻著29個字。“長12厘米、寬10厘米,重730克,有‘爾湖廣武昌………(省24字)’,殘。”吳天文猜測這是當時張獻忠建立大西國后頒布的法令的第一頁,因為殘缺無法獲知金冊上全部內容,估計是類似皇宮裡面需要遵守什麼制度等。“如果涉案文物能全部追回來的話,張獻忠更多的珍寶就將重見天日。”吳天文也盼望著早日見到這些文物,“無論從歷史文化還是研究價值而言,都是一筆不可估算的寶藏。”
調查
當地曾出土金牌等文物
讓眾多盜掘、倒賣文物者惦記的“江口沉銀遺址”表面上看,並不神秘,如果說通俗點,江口沉銀遺址就只是一段長約兩公裡的岷江河道。
之所以被命名為“江口沉銀遺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該河段就在彭山區江口古鎮邊。
江口古鎮位於武陽江、錦江與岷江交匯處,水路運輸十分便利,古時,這裡為商旅雲集之地,曾船桅如林,是南絲綢之路的重要之徑。在這裡有著許多傳說,其中最讓人談及的為張獻忠千船沉銀。
據《彭山區志》載:“順治三年四月,明參將楊展佔領嘉定(今樂山市中區)后,沿江而上攻佔彭山。秋,張獻忠部與楊展決戰於江口鎮,張部戰船被焚,沉沒過半,傷亡慘重,敗回成都。”“乾隆五十九年,冬季,漁者於江口河中獲刀鞘一具,轉報總督孫士毅,派員赴江口打撈數日,獲銀萬兩並珠寶玉器等物。”
彭山區文管所的資料顯示,上世紀90年代,彭山打魚撈沙者,也曾撈起過明代銀錠、金銀器等。2005年,江口古鎮岷江河道出土明代銀錠,其形制與塹刻銘文表明為崇禎時期所征解的稅銀。而且與張獻忠曾轉戰四川、湖北、湖南的路線及所佔地點十分吻合。
之后,此地陸續出土了金牌、金冊、銀幣、銀錠、銅盤、銀簪及碎銀等,其中為國家珍貴文物,且與張獻忠有關的如西王賞功幣、金牌,充分証實了張獻忠江口鎮沉銀之說,並為之提供了有力的實物証據,為研究明代歷史、經濟、文化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講述
兩公裡江面十余艘船尋寶
51歲的郭建華是彭山區江口鎮雙江村支書,自小長於此處,不過,從2014年4月起,他又多了個身份——江口沉銀遺址看護員。郭建華介紹,聘請他的,是當地的文管部門。郭建華需每天駕駛摩托車,在入夜后沿彭山區岷江大橋至江口鎮兩江匯合處來回巡邏,巡邏江段約兩公裡。
2014年5月起,郭建華注意到,每到夜深人靜時,就會有船隻從不同方向駛來,目的地隻有一個:“江口沉銀遺址”外百米左右的岷江江心位置。這些帶馬達的船隻出現的時間往往在深夜,有時22點左右,有時則是凌晨以后。和普通的打漁船不同。打漁船會在江中來回穿梭。這些船隻到了江心后,則拋錨固定。自幼聽著“江口鎮有張獻忠寶藏”長大的郭建華明白,那些“尋寶人”又出現了。
由於缺乏水上交通工具,再加上沒有執法權,郭建華隻能隔空喊話,要求對方趕緊將船挪走,“這種喊話有時有效果,有時則沒效果。甚至,對方還會罵幾句,‘你吼啥子。政府都不管,你管啥子?’在這種情況下,郭建華隻得撥打110報警。派出所民警趕到后,對方隨即逃之夭夭。”郭建華回憶,在自己當看護員的一年多時間裡,最為猖獗的是冬春枯水季節,“有時一晚上,兩公裡的江面上,就有十多艘船在尋寶。這些船隻不大,但都是機動船。前腳剛把對方攆走,轉個身子這些船又回來了。”
事實上,由於江口沉銀這一傳說,此前,江口鎮附近這一段岷江,早已多次上演過瘋狂的尋寶。2012年4月清明小長假,岷江彭山段更是上演過轟轟烈烈的千人尋寶。運氣好的,不過撿到幾枚銅錢。運氣差的,挖到手竟是一枚手雷,進而被引為笑談。
最為悲劇的則是雙江村一位梁姓村民。郭建華回憶,那是幾年前,該村民身著潛水衣,潛入岷江中試圖尋寶。該村民溺亡在了水下的一道大梁子處。據《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