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在電腦前修改作品。
馬識途和小學生一起很是開心。
2014年8月,當時已是百歲高齡的著名文學家馬識途,推出他的人生百年回憶錄《百歲拾憶》,既是文壇盛事,也是人間佳話。在共22萬字的《百歲拾憶》中,馬老奉行“學習巴金說真話”的精神,用真切坦誠的態度,將自己的成長往事、革命生涯以及文學創作等百歲人生故事,繁簡有致給予講述。時隔不到兩年,2016年伊始,又傳來了“馬老要出新書”的好消息!1月19日上午,華西都市報記者從馬老的女兒馬萬梅處了解到,馬老的新書名為《人物印象——那樣的時代,那樣的人》,是一部人物回憶錄,“每個人物寫一篇。總共寫了93個人物。其中有周恩來、朱德、賀龍等這樣的高層領導,更多的則是魯迅、巴金、吳宓、夏衍、曹禺、李劼人、吳祖光、艾蕪、沙汀、張秀熟這樣的文壇名家、大知識分子。預計2016年春天出版。
“憶”兩次見到魯迅細節
一直堅持認為:魯迅是中國的脊梁骨
馬識途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幾十年來,他著作等身,秉持作家良知,與時代同行。馬老的文學作品有《夜譚十記》、《清江壯歌》等。其中小說《夜譚十記》中的一個故事還被電影導演姜文改編成電影《讓子彈飛》。魯迅和巴金一直都是馬識途文學創作上的“精神導師”。至今,馬老的書桌上還擺著魯迅和巴金的兩尊銅像,且銅像總是被擦拭得一塵不染。
在寫魯迅的文章中,馬老寫了自己“兩次看到魯迅”的細節。其中一次是1932年,在北平大學附高中上學時,在課堂上聽過魯迅的演講。第二次是1936年初冬魯迅去世后,馬識途向學校請假,“奔到當時的上海殯儀館去向魯迅遺體告別。到禮堂遠遠看到魯迅睡在那裡,雖然不准靠近,我到底還是遠遠地向魯迅鞠躬后退出前再拍一張魯迅的像,這便是我第二次看見了魯迅。”
在文章中,馬老對魯迅的崇敬之情,溢於言表,“我始終認為魯迅是偉大的中國人,我雖然隻看見過兩次,卻一直是在我的人生途程上立的一塊豐碑,無論說什麼,我堅持我一直說的一句話:“魯迅是中國的脊梁骨,巴金是中國的良心。”憶“杜甫迷”表感慨希望中國詩人能更尊重傳統詩詞曲
在馬老寫的諸多人物中,除了讀者都比較熟悉的名人之外,還有一些人物,可能在普通大眾中沒有太大知名度,但馬老的文筆和回憶,卻讓文章變得非常可讀、啟發人思考。比如馬老寫“鬆村謙三”這個人物。這是一位“一直對中國友好的日本政壇老人”。多年前,他曾到成都訪問,由馬老陪同。在陪同的過程中,馬老發現他是一位超級“杜甫迷”。
這位外國人對杜甫以及杜甫詩歌的痴迷,也讓馬老很感慨,“一個外國人如此沉迷於中國古代的詩人,不惜萬裡之遙,到成都來體驗杜甫詩的創作情景,我希望中國的詩人更尊重中國的傳統詩詞曲,不說著迷,就是能認真閱讀,並且體會他們的詩情詩景,以提高自己創作水平,該不是一個過分的希望吧。”馬老近況
跨入102歲門檻
“身體很健康,狀態很好”
1月19日上午,來自成都市一小學的多位小學生,在校長的帶領下,也來到馬老家中,向馬老拜年。他們拿出自己的作文讓馬老指導,朗誦自己的作文,用英語與馬老交談,送上自己精心創作的書法美術作品。馬老女兒馬萬梅說,“孩子們連續幾年都來家裡給馬老拜年,馬老很喜歡孩子們,大家在一起都很開心。”
據馬萬梅透露,這次為出書,馬老整理、新寫出的93篇人物稿件,是應三聯出版社約稿,“有一部分是馬老以前寫過的人物,這次拿出來再改改,但絕大部分是馬老在2015年新寫的。稿件都是馬老手寫,我或者出版社的工作人員會幫馬老將手寫稿錄入電腦。然后馬老再在電腦前,進行修改。”2016年,馬老平安跨進102歲的門檻,讓關心馬老的眾人也格外欣喜。馬萬梅說,“馬老身體很健康,狀態很好。” (記者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