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梨花頌》 作別梅葆玖

2016年05月04日09:03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聲聲《梨花頌》,作別梅葆玖

  戲迷和各界群眾深情送別梅葆玖。

  譚元壽

  尚長榮

  濮存昕

  本報記者 李洋

  沒有哀樂,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循環播放著《梨花頌》﹔數百枝白玫瑰組成的花床肅穆芬芳,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大師梅蘭芳之子、京劇梅派藝術掌門人梅葆玖,靜靜地躺在那裡。昨天,梅葆玖的親友、弟子、學生以及全國各地的戲迷數千人,趕來送“玖爺”最后一程。

  靈車繞行長安大戲院

  昨天清晨,北京碧空萬裡。當很多人還沉浸在晨光的美好中,一位藝術大師正開始他人世間的最后一段旅程。

  6時30分,梅葆玖的靈車緩緩從協和醫院起靈。自3月30日哮喘發作昏迷后被送入協和醫院,直到4月25日11時撒手人寰,梅葆玖一直住在協和醫院ICU病房。昨天的告別儀式也從這裡啟程。由於梅葆玖與父親梅蘭芳都曾多次在長安大戲院演出,靈車特地從東單北大街向東,繞行長安大戲院門前。等候在那裡的工作人員,手持白菊,目送先生靈柩通過。

  7時37分,靈車駛入八寶山殯儀館。梅葆玖的弟子、學生以及一些難掩悲痛之情的戲迷已經守候在這裡。當6位禮賓人員用肩膀扛起靈柩,向殯儀館大禮堂移步時,梅葆玖的弟子和學生分列兩旁,一齊向先生跪拜告別。他們當中有很多人早已忍不住淚水,卻又怕自己的哭聲驚擾了師傅而努力壓抑住自己的情緒。

  殯儀館大禮堂裡,白玫瑰簇擁著梅葆玖的靈床。靈床一端,一個全部由紅玫瑰組成的花圈靜靜安放,那是梅葆玖的夫人林麗源所獻,挽聯上寫著“葆玖千古”﹔另一端,還有一個由白玫瑰、白百合、香檳玫瑰等組成的花圈,由全體親屬所獻,挽聯上寫著“敬愛的玖弟 梅哥 玖叔 梅舅 玖爺爺千古”。

  在梅葆玖昏迷期間,曾引起他心跳略有變化的《大唐貴妃》經典唱段《梨花頌》,一遍遍回響在先生耳邊。然而,世間縱有《梨花頌》,人間再無梅葆玖。

  “玖兄風范永留人間”

  10時,告別儀式正式開始,眾多京劇名家前來送梅葆玖最后一程。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門代表人物譚元壽率譚孝曾、譚正岩前來告別。“四大名旦”之一尚小雲的后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也專程從上海趕來。尚家與梅家三代世交,且有姻親關系,尚長榮平時喚梅葆玖“梅大舅”。面對生離死別,尚長榮深情吟誦道:“梅韻飄香享譽寰宇,玖兄風范永留人間。”

  葉盛蘭大師之子、當今葉派掌門葉少蘭,難掩悲痛,他說自己今年3月份才剛剛與梅先生朝夕相處好幾日。因為兩人同為第七屆至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不僅小組討論在一個組,連駐會房間也正好挨著。每次去開會的路上,不是葉先生提醒梅先生“風大,別忘記戴帽子”,就是梅先生提醒葉先生“咳嗽了就趕緊去醫院看看,不要大意了”。在葉少蘭的印象中,身為全國政協委員近25年的時間裡,梅葆玖從未缺席全國兩會,每次在全國政協會上都會為京劇藝術的傳承發展鼓與呼。就在今年政協會上,梅葆玖還在提案裡表達,希望孩子們聽京劇、愛京劇、練書法、認識繁體字。“我非常難過 ,他的去世是戲曲界不可彌補的重大損失。”葉少蘭說。

  “四大須生”之一高慶奎之孫高偉強,替88歲的老父親高韻笙前來送別。“父親連著打了好多次電話,囑咐我一定替他送梅先生一程。”高偉強說,自己的爺爺曾和梅蘭芳先生長期合作。后來雖然離開舞台,但在上世紀30年代,爺爺去上海看病時曾特地拜訪梅蘭芳先生。當時才10歲的高韻笙也在梅家第一次結識了才4歲的梅葆玖。一晃幾十年的交情,高韻笙一直覺得梅葆玖身上延續著梅家的精神氣質,凝聚著梅家的“魂”,讓他感到親切和敬佩。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裘盛戎之孫裘繼戎,也趕來送別老友。近幾年,裘繼戎因把京劇與現代舞結合搬上舞台,引起許多關注和議論。去年,他和梅葆玖共同參加中央電視台真人秀節目《叮咯嚨咚嗆》時,還特地向梅葆玖展示自己的表演。“梅先生其實很OPEN,對我在這方面的努力也很鼓勵。”就在這檔節目裡,梅葆玖留下了自己生前的最后一次彩唱——一曲《貴妃醉酒》。

  “梅先生,別走……”

  昨天,來送別梅葆玖的戲迷和普通群眾也不少,人群中不時有人高聲喊道:“梅先生,我來送你了!”人們從全國各地趕來,隻為說一聲“再見”。

  台灣國光京劇團主演魏海敏是前天晚上從台北趕到北京的。他1991年拜師梅葆玖,是梅先生在台灣的第一位學生。“那時跟著先生學戲,總在梅家吃飯。”學成回台后,他很珍視梅葆玖的每一次赴台演出,因為那是他僅有的可以與師傅同台演出的機會。如今,回憶起這些片段,他隻覺得幸福是那麼短暫。

  從四川成都趕來的戲迷楊立榮,制作了一幅易拉寶,把自己在網上搜集到的梅葆玖各個年齡段的照片都印在了上面。他很不好意思地說:“我可能也算不上迷,只是很喜歡聽梅派,就趕來送行了。”

  曾經在電影《梅蘭芳》中飾演少年梅蘭芳的演員余少群,在扮演這個角色時曾得到過梅葆玖許多指導和幫助,他說:“梅先生的離開,是中國戲曲和中國文化藝術界的重大損失。”

  11時40分許,梅葆玖的靈柩離開殯儀館大禮堂。當靈車緩緩發動,許多仍然守候著的親友和戲迷,追在車子后面大聲哭出來:“梅先生,別走……”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