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京劇表演藝術家李世濟:斯人遠去唯余程腔

2016年05月10日07:3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斯人遠去唯余程腔

  李世濟 資料圖片

  5月8日,京劇表演藝術家李世濟在京病逝,享年83歲。又一位京劇大師遠去,讓人唏噓、哀悼不已。

  痴迷京劇 結緣程門

  李世濟生於蘇州,長於上海。書香門第的她自幼喜愛京劇,11歲那年見到程派創始人程硯秋,因外貌酷肖程硯秋而被他收為義女,得到程硯秋親授,程硯秋還請了芙蓉草、陶玉芝、朱傳茗、王幼卿、李金鴻等名家教授李世濟身段、表演、武功和昆曲,並請梅蘭芳教授《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劇。經過10多年的勤學苦練,李世濟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但程硯秋一直不肯收她為徒,成為她一生的憾事。

  “看我的子女,哪個是干這行的?我這是愛你呀,戲班可是‘大染缸’。”李世濟生前曾談起過程硯秋拒絕她拜師的理由,她也曾大雪天在程硯秋門前等候數小時,但“程門立雪”的執著仍感化不了程硯秋。后來在周恩來總理的斡旋下,程硯秋答應收她為徒,然而未等她行禮,程硯秋卻猝然離世。

  雖未能拜師程門,但李世濟痴愛京劇,她1950年考入上海第二醫學院,1952年棄醫下海,自己挑班組織李世濟劇團到各地巡回演出,演紅大江南北。1956年參加北京京劇團,與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等大師同台合作。

  曾與李世濟一起工作演出過的京劇表演藝術家高牧坤回憶說:“1979年,我與世濟大姐一起回到中國京劇院,在二團任主演,她與當時團裡的李和曾、張雲溪、張春華先生並稱‘二李二張’,到各地演出都大受歡迎。張雲溪先生去世后,我與他們合作演出,我演《戰馬超》《挑滑車》等武戲,她演《陳三兩》《玉堂春》等文戲。”高牧坤動情地說,“其實氣聲唱法真正是從李世濟開始的,她吸收了一些美聲唱法。你無法想象她那時演出有多火,每場都座無虛席。”

  傳承發展 創“新程派”

  李世濟在7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整理演出了多出程派劇目,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表演風格,人們稱之為“新程派”。雖然圈內人對此褒貶不一,但她繼承並發揚光大了程派藝術,卻是不爭的事實。

  “文革”后恢復京劇傳統戲的演出,李世濟在京演出程派名劇《鎖麟囊》大受歡迎,但她謝幕時發現,台下全是花白頭發的老觀眾,怎樣才能吸引年輕人呢?於是,她到青年中間走訪,到歌舞廳、電影院等年輕人愛去的地方調查。很快,她看出了這一代年輕人和老觀眾的區別——他們更張揚,需要更夸張更奔放的藝術。她明白了,戲要貼著人物去演,要融入時代的氣息。於是,她請范鈞宏修改《文姬歸漢》的劇本,刪去拖沓瑣碎場,加入《送兒女》的唱段﹔請汪曾祺修改《英台抗婚》,吸取越劇特點,刪去了男裝部分,在“報喪”一場加了二黃慢板,后面又加了反二黃慢板的“哭墳”﹔請楊毓?修改《梅妃》,以新的姿態重現舞台﹔她從河南曲劇戲移植過來《陳三兩爬堂》,整個唱腔既保留了程派風格,又吸取了地方戲唱腔和民間說唱的長處,豐富了表現力。她把美聲唱法巧妙地糅合於演唱之中,將程腔唱得透亮,更顯明快,使程派唱腔更加豐富、細致,更富有感染力。

  “李世濟先生對程派藝術的最大貢獻是在唱腔方面。”中國戲曲學院戲曲研究所所長、戲劇評論家傅謹說,程派是男旦藝術,但李先生是用女人的聲音來唱,發揮女性的聲音優勢,唱出特殊的委婉與哀怨的味道,程硯秋生前就充分肯定了她的唱法。在她這裡,程派唱腔的頓挫、哀婉、似斷且續的旋律,總是讓觀眾心潮起伏,嘆為觀止。

  執著勤奮 教徒授業

  為人正直、執著事業、寬厚待人,是人們對李世濟的一致評價。

  高牧坤講了這樣一件事:“文革”后,他們去湖南演出,見到京劇大師馬連良的幼女馬小曼在當地處境艱難。演出結束回京后,李世濟多方奔走,終於將馬小曼調回京城。

  “李先生很大度,沒有門戶之見,隻要想學戲,她都熱心指導。”傅謹說,2011年上海京劇院優秀梅派青衣史依弘要演名劇《鎖麟囊》,這種跨派的表演讓很多圈內人不以為然,但李世濟卻說好戲大家唱,玩票過癮也無妨。

  李世濟晚年連遭不幸,唯一的兒子2001年車禍去世,2007年老伴兒亦離世。但她仍執著京劇藝術,教徒授業。她的弟子李海燕、劉桂娟、李佩泓、呂洋、楊磊、王學勤、吳陸君、隋曉慶等人也學有所成,成為程派藝術的中堅力量。

  她的弟子、國家京劇院二團團長李海燕哽咽地告訴記者:“我1991年拜師,老師教了我很多。2011年老師指導我排演《文姬歸漢》時,當時她坐在輪椅上,卻忽然站了起來,走到我面前指點,我們都看呆了。她自己也愣了,說‘我怎麼走過來的?’2013年我赴韓國演出《鎖麟囊》,這是這出戲頭一次走出國門,老師很高興,說要把程派藝術毫無保留地傳給我們。去年我演復排的《武則天軼事》,老師也每天都到排練場指導。”

  “我們給老師穿上了她清唱時最喜歡穿的衣服,在老師家裡設立了一個小靈堂。”李海燕說,“老師是為藝術而生,為藝術而走的。我也教了幾個學生,我們會堅守京劇舞台,把程派藝術傳承下去。”

  (本報記者 蘇麗萍)

(責編:陳苑、李岩)

推薦閱讀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