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璐被譽為“武生泰斗” 仙逝天堂湊成一台戲 

和璐璐

2016年06月02日07:50  來源:北京晨報
 
原標題:王金璐仙逝天堂湊成一台戲

  王金璐為楊派傳人之一,被譽為“武生泰斗”。

  王金璐和李墨瓔新婚照。

  2014年,王金璐(中)在葉金援(左)收徒儀式上為徒孫周恩旭(右)示范表演。

  今年大概是梨園界的“災年”,從3月份吳素秋去世,4月份梅葆玖去世,5月份李世濟去世之后,剛剛6月1日又痛失一位武生泰斗王金璐先生,梨園界頂尖的藝術家幾乎可以在天堂上湊成一台戲。

  王金璐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導師,6月1日7時30分在家中安詳仙逝,享年96周歲。

  王金璐1919年11月22日生於北京,原名王慶祿,藝名王金祿,后改為王金璐。1931年考入中華戲曲專科學校,為第三科(和字科)學生。1937年北京《立言報》舉辦童伶競選,獲生部冠軍。1940年后曾搭李玉茹“如意社”及宋德珠“穎光社”,此后分別與金少山、侯喜瑞、尚和玉、馬德成、筱翠花、言慧珠、李洪春、奚嘯伯等合作演出。1951年參加上海華東實驗京劇團,后參加上海京劇院。1979年調入中國戲曲學院任教,被譽為“武生泰斗”。

  王金璐戲路寬廣,為楊派傳人之一。他能演200余出長靠短打武生戲,武功扎實,武戲文唱,既吸收了“麒派”貼近生活的演技以刻畫人物,又從“馬派”表演中汲取營養,台風和身段大方飄逸,寓文於武,別具一格。

  遵照王金璐先生家屬意見,不在家中和單位設靈堂吊唁,定於2016年6月7日10時,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大禮堂舉行王金璐先生遺體送別儀式。

  葉金援 王金璐弟子,1979年拜師

  師母離世打擊很大

  我5月29日還到師父家裡,他稍微有點糊涂,還有一家外地的媒體來採訪。師父他一直身體很好,站起來走路都沒問題,我們本來還說周二帶他到宣武醫院去看看。后來,我還和我大師哥王展雲商量搞一個完整的武戲《洗浮山》,后來又說先找找劇本,他聽了之后還挺高興。

  在“文革”十年,我師父練功受傷去了陝西養傷,那會兒也不讓唱傳統戲,一家人沒有生活來源,挺坎坷的,但也躲過了一劫。后來我1976年到北京京劇院排《三打祝家庄》的時候,就開始和王金璐老師學戲,老先生會幾百出戲,當時就重新幫我說了我之前學過的《挑滑車》、《戰馬超》等一批劇目,后來我1979年就正式拜在了王金璐老師的門下。

  我們在王金璐老師80高齡的時候還搞過一台紀念演出,那年正好是他從藝70周年,金婚60周年,王金璐老師有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他的夫人李墨瓔是馬連良的秘書,還會寫劇本,整理修改過《潞安州》等劇目。我師父和師娘的感情非常好,兩個人又在京劇藝術上相互扶持,有共同語言,所以前幾年我師娘這一走,我師父原來每天早起下樓遛彎的習慣都改了,兩個人相濡以沫六七十年,精神上受到特別大的打擊。

  師母走了之后,白天都是保姆值班,晚上他的兩個兒子輪流陪住,前晚催他睡覺之后,他的大兒子王展雲昨天早上六點多看見父親還在睡覺,正好女兒來看他,他就走了,結果到七點多鐘就發現不太好,就在睡夢中離世的,非常安詳。

  白燕升 著名戲曲節目主持人

  老先生是福壽之人

  王金璐老先生97歲安詳離去,這真是福壽之人,是他自己修來的福分。王金璐老先生的離去,可以說是跨越了新舊時期的一個武生時代結束了,因為當今的京劇舞台,越來越形成了以唱為主的一個局面,還不說中老年藝術家,即便是中青年藝術家都是靠著以唱為主的方向來發展自己,幾乎都是憑著“唱功”站在舞台上,我們也都知道,為什麼武戲那麼式微,那麼讓人憂慮后繼乏人,因為武戲比唱功要難得多,不但是身體上的,還有是意志品質的堅持,因為武戲演員演出難免有失誤,也基本都會受傷,這可能也是這個行當從業者漸行漸遠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王金璐老先生的離去,其實也是給我們的一個提醒,現在京劇是一個缺科的發展狀態,要想良性健康地發展這門藝術,當然是要唱念做打全面地繼承下去,我們把武戲繼承發展下去,就是對王金璐老先生最好的繼承和追思吧。但對於王金璐老先生來說,真的是一個福分。

  (北京晨報記者 和璐璐/文 史春陽/攝)

  記者手記

  為什麼京劇藝術家都長壽

  雖然最近一段時間有吳素秋、梅葆玖、李世濟和王金璐相繼離去,是梨園之痛,但翻過來看他們這代梨園人也都是八九十歲高壽的老人,而且也都不是久病臥床才走的,梅葆玖老師在發病前兩天還在授課,王金璐老先生去世前三天還能接受記者採訪,真可謂是圓滿的一生。

  在梨園界,有很多長壽之人,每次送別會追思會上,都會發現還有很多八九十歲的梨園同行邁著堅定的步伐,接受採訪也是思路清晰聲如洪鐘,保持著非常旺盛的身體狀態。為什麼京劇藝術家都能保持健康長壽?總結下來,大概有三點不同於其他行業的特點。首先,他們從小練功,身上都有童子功,從小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這會讓他們受益終身。而常年演出,需要很大的體力,即便是“文革”中不登台,他們也都會活動身體,所以他們也都有很好的胃口,保持身體良性運轉,我經常看到聽到很多演員都喜歡吃牛排,而不是素食。其次,就是他們的人生有愛好,對京劇都非常痴迷,這樣的執著會讓人活得更帶勁,所以身體健康離不開心理健康。最后,就是梨園界不少都是親戚、夫妻同行,有共同追求共同語言,盡管人生中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他們還是能攜手走過,比如王金璐老先生的夫人幫他寫戲說戲,李世濟的先生幫她改唱腔拉胡琴,都是天生的一對,讓人艷羨。

  (和璐璐)

(責編:鄒菁、陳苑)

推薦閱讀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