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改革孕育发展新机遇--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改革孕育发展新机遇

2013年07月02日07: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演出完毕,稀稀拉拉的观众退场后,后台传来了男主演的哭声。“台上演员怎么比台下观众还多?”他忍不住哭喊道,“话剧怎么了?”这惨淡的场景,是10多年前上海话剧市场窘况的真实写照。

  而如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级专业话剧团体,不仅拥有一大批专业编剧、导演、演员、舞美等创作人员,还拥有3个大小各异、功能齐全的专业剧场。每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自主创作及交流引进的剧目有40部至50部,演出600场以上,吸引观众达30余万人次。2012年的演出收入是改革前的28倍,演出场次则翻了3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净资产从组建之初的400多万元,增长到去年净资产1.35亿元。

  究竟是什么使上海话剧市场由萧条凋敝走向蓬勃兴旺?“数据的背后,是探索、改革、合力、发展。”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回答说。

  改革是大家的自觉选择

  曾几何时,上海的话剧市场与其他地方一样陷入困境,剧目缺乏,观众稀少,编、导、演因嫌收入低,纷纷转投影视圈。著名演员、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副总经理田水回忆道:“那时一年排两三台戏,我已经觉得很不错了。最揪心的莫过于看戏的居然还没演戏的多。”

  困境催生改革。上海的话剧人在思考:怎么留住人才?怎么留住观众?时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的杨绍林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由国家主导首次对话剧从业人员进行职称评定,可以说是话剧界发起变革的起点。杨绍林征求剧院干部群众的意见,决定顺应市场需求改革创新。

  “可以说,我们所经历的改革是大家的自觉选择,是发自内心的愿望,也与上海建设国际化文化大都市的要求密不可分。”杨绍林坦言,改革初期的确充满曲折与艰辛,前面没人做示范,后面也没有退路。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步伐既已迈出,便只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激发艺术创造力须人尽其才

  1995年3月,经上海市政府批准,上海滩上两家有着半个世纪历史的话剧院团——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和上海青年话剧团“拆二建一”,合并组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完成了上海话剧格局的重要整合。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进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人事管理。

  杨绍林告诉记者,要让上海话剧摆脱危机,一是要解决剧目脱离社会、内容脱离观众的倾向;二是要把具有创作才能的人才凝聚到话剧这个平台上来。众所周知,话剧艺术具有职业个性强、人员流动大、岗位设置不确定、评价机制难量化、职业年龄存差异五大特点。由于过去一直是事业单位,员工吃惯了“大锅饭”,工作效率低,文化产出少,加上演员这个特殊行业的淘汰率较高,所以对即将进行的转制,部分员工有一定的顾虑。

  “话剧改革追求的是人文关怀,目的是提升每位员工的幸福感、满意度和快乐指数。”杨绍林表示,改革既要保护话剧界的弱势群体,又要保证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就要千方百计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当人尽其才之时,剧院的生存与发展才能符合市场发展规律,才可能为个人的文化艺术创造提供发展空间。”

  转企改制创造发展机遇

  好风凭借力。从2009年开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按照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加快了转企改制的步伐,依据话剧表演艺术院团自身特点,进行了以剧目、人才、资本三要素为基准的改革。

  杨绍林告诉记者,在转企改制过程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探索、创建了制作人负责制以及项目聘任制。在这种崭新的机制框架下,制作人拥有对剧目选择判断的权利,经艺术总监和总经理把关,完成论证程序后,即可独立自主地进行剧目生产、排练、演出等各项工作。而建立起有利于项目聘任制的“演员俱乐部”会员管理制度后,人才流动的管理和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并日益发挥出积极作用。

  这些改革举措,保持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高端艺术人才的优势,同时大大提高了剧目生产的艺术质量。秉承“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精神,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推出了四大品牌战略:“主流经典戏剧”品牌催生了《商鞅》、《正红旗下》等力作;“上海人文戏剧”品牌产生了《长恨歌》、《金锁记》等精品;“创新实验戏剧”品牌诞生了《秀才与刽子手》、《武林外传》等剧目;“国际戏剧交流合作”品牌则有《终局》、《蝴蝶是自由的》等作品。

  “话剧大厦现在每晚上演三四部不同的话剧,给话剧迷多种选择,太令人满意了!”有着数十年观剧经验的蔡女士这样说。而作为话剧人的田水感触颇深:“现在我们几乎天天连轴转,有的演员档期甚至已排到明年。”

  安福路,上海市区一条树影婆娑的幽静小路,10多年前的夜晚,这里灯暗人稀。当话剧大厦神奇般地矗立,一场春风化雨的改革在这里悄然进行。如今,安福路名声大振,异常热闹。作为一条闻名遐迩的“话剧街”,安福路已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来源:中国文化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