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日,巴西球星卡卡在鸟巢参加某活动启动仪式时,有媒体报道称“卡卡穿着中国传统服装玩起了蹴鞠,吸引了众多热心球迷”。据悉,在活动现场,“主办方给穿着西服的卡卡披上了一件蓝色打底的汉服。穿着下摆过膝的上衣,卡卡玩起了颠球,只不过这次颠的是被称为中国古代的‘足球’”。
过膝的长袍,有棱的足球,“彰显”着古老运动的魅力,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这样的复古,有批评者认为,崇拜古代的背后,是对现实的不自信。
实际上,复古风早成遍地之势,甚至许许多多过分的复古也早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和批评。比如穿清朝朝服、三叩九拜参加开学典礼,比如层出不穷的祭拜活动等,对此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孙立群说,“尽管我是学古代史的,但我觉得,不要留恋古代的东西,中国人喜欢说今不如昔,但实际上,即便古代再好,也还是不如现代,历史无法抹去,也不可断绝,但不意味着历史一成不变。那些过分的、仪式性的东西,让人看到的只是一股腐朽味儿。”
文化不仅是形式
用古代那些优秀的东西,为现代提供一些借鉴和补益,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这种借鉴和补益,不能仅仅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也不是仅仅恢复那些仪式就能做到的。
北京晨报:复古风这些年来愈演愈烈,诸如穿古代衣服、读经等活动,引起了不少关注,对于这种现象您怎么看?
孙立群:类似的事情我也有所耳闻,也见过一些。我觉得,现代人对古代的东西,对于传统的文化,加以重视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现代也是从古代而来的,历史是难以隔断的。因此,用古代那些优秀的东西,为现代提供一些借鉴和补益,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这种借鉴和补益,不能仅仅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也不是仅仅恢复那些仪式就能做到的。
北京晨报: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外在形式和内涵的区别呢?
孙立群:就比如说卡卡穿长袍踢蹴鞠这样的事情吧,首先说蹴鞠,它本是古代的一种娱乐形式,和现代的足球观念是完全不同的,其次说长袍,也就是服装,在我看来,现代的服装毫无疑问要比古代的好,最起码方便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古人踢蹴鞠,也未必就穿长袍吧,穿着长袍还怎么运动呢?现在很多人喜欢清朝的衣服,清朝的那个衣服到底有什么好的呢?也有不少人经常说要穿汉服,可是咱们的历史上也没有一个叫汉服的东西,汉服到底是什么,也说不清楚。所以说,倘若有人对古代的仪式性、符号性的东西感兴趣,这也可以,但不要把它想得那么完美,它不是完美的,甚至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孙立群:复古太重,让我们步履蹒跚
峨冠博带、书声琅琅,三叩九拜、神情肃穆……许许多多看似复古、看似庄严虔诚的背后,是否也或多或少地隐藏着一点儿文化的不自信呢?
崇拜古代、崇拜古人,本来也是中国的传统之一。然而,并非所有的传统都是好的,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孙立群认为:“背负太重,只会让我们步履蹒跚。过去不可留,来日尚可追。浮躁的时代中,那些过分的复古仪式、过分的复古情结,只能让观者感到汗颜,心里不是滋味。难道我们还要依靠‘祖上曾经阔过’这样的理由来安慰自己吗?”
复古背后的不自信
因为真正能让我们变得更好的方法,还是要扎扎实实地做好现在……背负太重,只会让我们步履蹒跚,而轻装上阵,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北京晨报:复古、今不如昔等类似观念好像一直都存在,这样的观念是怎么产生的?
孙立群:中国人的复古传统,和对现代的不自信有关系,鲁迅说得很明白,就是那种“祖上也曾经阔过”的观念。实际上,在传统社会,复古风流行的时代,往往是社会环境并不好的时代,比如先秦时代。但是今天的复古和以前的复古也还有所不同,今天有很多过于注重外在形式的复古行为,这和当今社会浮躁的风气有关。
北京晨报: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复古行为呢?
孙立群:怀念和崇拜古代的东西,本来也是人之常情,特别是古代一些各方面都比较发达的时代,也确实有可取之处。但是对于今天有很多很过分的复古行为,不管是跪拜也好,还是集体洗脚之类,这都是不可提倡的。因为真正能让我们变得更好的方法,还是要扎扎实实地做好现在,人终归要往前看,过去已经不复存在了,也永远不可能回去,背负太重,只会让我们步履蹒跚,而轻装上阵,才能走得更好更远。所以,即便我自己也是学古代史的,但我并不认为就应该留恋过去。
浮躁的滋味
古代的那些仪式,谁也说不准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那些看似复古的仪式,其实很多都是不伦不类的,甚至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很滑稽。
北京晨报:您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您的感想如何?
孙立群:我也见到过一些,比如祭祀、跪拜、穿古代衣服读经等,这些东西,外行人看个热闹,但对于内行人来说,心里却不是滋味。就比如说跪拜祭祀,我还是那句话,辛亥革命最大的功劳,是让人们直起了膝盖,现在何苦又要跪下去呢?再说,古代的那些仪式,谁也说不准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那些看似复古的仪式,其实很多都是不伦不类的,甚至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很滑稽。
北京晨报: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复古形式的流行呢?
孙立群:我觉得和现在社会的浮躁有关,比如说各地往往会搞一些类似的事情,不论是为了政绩也好,还是为了招商引资也好,或者是为了GDP也好,盖一些复古的建筑,搞一些复古的仪式,看起来很热闹,但实际上没有什么意思,实际作用恐怕也不是很大。有时候看到这些仅仅是外在形式上的复古,老百姓会觉得很无奈,其实可以做的实事有很多,我们何苦总是在古人身上做文章呢?而且还有劳民伤财之嫌,这样做很无聊,也很不应该。
孙立群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史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史记选》、《士人与社会·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等。
●种种复古现象
1、穿古服。集体穿汉服现象屡屡出现,但实际上汉服并不存在,不论是汉朝还是汉民族,都不曾出现过统一的服装。即便以长袍来说,在古代也并非人人都穿,底层的劳动阶层不会着长衣劳动。
2、假上朝。有杭州某学校的开学典礼,让学生集体穿清朝官员的朝服,行叩拜礼,长袍马褂、顶戴花翎出现在现代学校,甚至还要吃红鸡蛋等。
3、成人礼。西安、大同等地都曾出现过集体举办古代成人仪式的现象。年轻人集体向父母叩拜,有鸣钟、击鼓、礼乐、敬献供品、焚香、行礼、献帛、读祝、敬献乐舞等古时的祭拜仪式过程。外加“驱傩”活动,年轻人穿古装戴面具跳大神。
4、拜月。成都“夜游草堂”系列活动中,重现古代拜月仪式。身着传统汉服的女子,在月下跳起舞蹈《望月怀古》,主祭司跪于席上诵唱祝文,并带领市民三叩拜月。
5、开笔礼。许多小学曾出现过开笔礼现象,简单的仪式如每个小学生开学第一天都在额头点朱砂,颂《弟子规》等。复杂者穿古装拜孔子,行古礼奏古乐等。
6、祭天地。各种祭天祭地、祭祀古代帝王、祭海、祭山、祭神、祭祖等仪式层出不穷。也有如皇帝祭天仪式等,扮演全套清朝皇家祭天仪式。
7、坐花轿。红花红轿、高头大马、唢呐锣鼓……还有鲁智深前行开道,山东水浒影视城中,新婚夫妇结婚当天,可以到水浒影视城重现古代结婚仪式。
8、放水节。都江堰水文化节中,有仿古的太守巡游仪式。在“蜀守李冰”扮演者的带领下,一群身着秦代官服的官员从景区飞沙堰千亩纪念碑出发,穿过飞沙堰溢洪道前河道,走过金刚堤,在鱼嘴处举行了简短的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
历史真正的财富
中国从古代到今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历史中沉淀下来的东西非常多……认真研究到底哪些东西可以给今天的人们以补益,哪些又是不好的,应该剔除。
北京晨报:您认为古代的文化对今天是有补益的,又反对单纯形式化的复古,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孙立群:中国从古代到今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历史中沉淀下来的东西非常多。首先,我觉得应该坐下来,认真研究到底哪些东西可以给今天的人们以补益,哪些又是不好的,应该剔除。当然这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对于非专业的普通人,可以通过一些讲座、宣讲等,去帮助他们建立理性的认识,去真正了解我们的历史中究竟发生过什么?那些文化又是如何产生的?起到过什么样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真的明白传统文化究竟是什么样的。
北京晨报:难道我们不能单纯地依靠仪式来完成这种认识吗?
孙立群:仪式和文化本身确实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仅有仪式,往往过去了什么都留不下。何况我们都知道,古代有些东西实在是不值一提,充满了专制、王权、漠视人的内容。所以,现在看到那些什么皇帝出行、娘娘摆驾之类的仪式表演,我看到的不是整齐的队伍、鲜明的仪仗,而是其中那种腐朽的意味。
客观看待历史
不论是什么皇家仪式重现,还是什么祭拜圣人皇帝之类,看个热闹可以,千万不要顶礼膜拜,千万不要以为古代就真的有多好,不是这样的,从来没有今不如昔,只有今胜于昔,古代即便再好,也不如现在。
北京晨报:你认为很多仪式表演的背后是浮躁的心态,这种浮躁是如何产生的?
孙立群:第一和社会环境有关,文化上的不自信往往是因为文化方面的欠缺,现在是一个物质社会,有些人比较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却不是很看中精神和文化财富的学习,这就使得他们在文化的建设上、在内心精神的培育上不足,而且有些看似是文化建设,其实质还是物质建设的方法,不能培养出好的文化氛围,甚至会变成另外一种形式的物质崇拜。其二,很多地方都出现类似的复古表演,其实是在官尊民卑的思想下,把老百姓当做最底层、总是匍匐于权力之下的生命。这样的思想其实也是传统文化的遗留,但它显然不是什么好东西,是应该剔除掉的。
北京晨报:怎么样改变这样的观念呢?
孙立群:对于普通人来说,理性、科学地去看待历史,改变心态是最重要的。比如说那些古代仪式,不论是什么皇家仪式重现,还是什么祭拜圣人皇帝之类,看个热闹可以,千万不要顶礼膜拜,千万不要以为古代就真的有多好,不是这样的,从来没有今不如昔,只有今胜于昔,古代即便再好,也不如现在。当然,当今社会确实有很多问题,人们希望过得更好,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恢复过去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管理方式等,可能不会让人们过得更好,也许只会更坏。而要想过得更好,就只能不断地前进,让我们的现代化社会更加完善,而不是试图回到过去,当然也不可能回去。历史可以借鉴,可以参考,可以学习,但不能崇拜,不能以为它就是完美的。
晨报记者 周怀宗
(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