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说到苏联大使馆武官处,就不得不提到苏联大使馆,它究竟藏身哪里呢?
从两路口沿着狭窄的枇杷山正街一路蜿蜒朝上,穿过市三人民医院住院部的大门,再次沿着蜿蜒的道路向上。路的尽头,有几栋大楼,原苏联大使馆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栋。
大使馆充满欧洲建筑符号
昨天,当雨后夏日的阳光照耀在这栋青灰色的大楼之上,由蓝、绿、黄、银四色配搭的窗户玻璃,透出缤纷光芒,神秘莫测。
如今这幢仿巴洛克式砖木结构的老建筑已经成为医院的办公楼。据市文物局专家介绍,总面积2438平方米的苏联大使馆,外廊、露台、亭阁和拱形窗、条形窗以及罗马柱、石雕、圆顶、坡屋顶等一切可以有的欧式建筑符号,都堆砌在了这幢建筑的主体之上。
据记载,2005年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曾到市三人民医院考察,被保存如此完整的文物所感动。第二年,该院成为全国首家中俄友好医院。
该楼本是原川军师长曾子唯斥巨资在枇杷山修建的公馆,苏联大使馆人员于1938年1月至1946年5月期间入住。
崔可夫曾在这约见周恩来
1940年12月,即将上任的苏联驻华武官、蒋介石的总军事顾问瓦西里·伊凡诺维奇·崔可夫中将和15名苏联军事顾问来到陪都重庆。
此行,崔可夫带来了大批苏联援助的军事物资———150架战斗机、100架快速轰炸机、300门大炮、500辆吉斯-5型汽车及相应的装备和配件。
辗转来到重庆的崔可夫刚抵达,苏联大使馆的信息和各种各样的材料,都使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内战的危险笼罩在中国的上空。他想尽快约见中共驻重庆的全权代表周恩来,提醒中共注意警惕。
周恩来和叶剑英一同来到当时位于枇杷山上的苏联大使馆,向崔可夫介绍了国民党力逼新四军北移黄河的阴谋,并告之其不惜以武力解决的证据。
老建筑见证皖南事变真相
就在这次约见后没两天,皖南事变爆发了,周恩来和叶剑英再次亲赴重庆枇杷山苏联大使馆,约见崔可夫和苏联大使潘友新,告之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的真相。
随后,崔可夫和潘友新频繁会见国民政府内不同级别的党政军要员,反复强调,内战只有害于反侵略斗争,可能导致苏联方面停止军事援助。
由于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海外华人以及一些社团的揭露,皖南事变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在美、英、苏三国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于3月6日在国民参政会上表示:“今后将绝无剿共的军事行为发生。”然后又于14日、25日两次约见周恩来表示缓和态势。至此,国民党在抗战期间所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完全打退。
(来源: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