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严歌苓为写《妈阁是座城》 被曝曾到澳门赌博(图)【2】

李琭璐

2014年09月09日13:13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严歌苓被曝为写《妈阁是座城》 曾到澳门赌博(图)

  2.多读书的人可以成为作家

  “她在他身边的停顿结束,慢慢沿着走廊往讲台方向走去。因为走得很慢,双手又捧着书,头发还是那样随意地绾在后脑勺,露出细长的脖子,便使得她背影的线条水落石出。”严歌苓在《老师好美》中用一个17岁少年的眼睛写出这样一位高中语文老师。

  故事中,这个名为邵天一的少年,将从最后一排桌椅走到讲台的丁佳心老师,用眼睛“摄制成电影慢镜头”。与此同时,他的同班同学刘畅也在注视着她。

  这场“隐秘而炙热的禁忌之恋”,结局是一个少年终结了另一个少年的生命。

  严歌苓说,7年前她从好友姜文那里听说了这则网络新闻,看了觉得“非常震撼”。为了这个故事,她每年都要去一个高中里去当“卧底”,“看他们上课,跟孩子们聊天、交朋友,网上通信”,想真正了解高中生的生活,“进入他们的语言体系”。

  她花了很长时间“学习他们的语言”,一个孩子让她进入他的网络,“虽然都是中国字,但是我不是完全懂”。逐渐地,严歌苓的心里就有了一种声音,“一个高中生的声音”,写作的时候,这个声音就一直在那儿。

  严歌苓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这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她发现,高中的学习重压是如此之大,让学生的感情发生了“畸变”。“巨大的压力之下,学生需要母爱,但母亲爱的和他们需要的是不一样的。他们需要理解,需要同情,在老师身上找到的是多重的温柔,是沟通、懂得、同情。”她说。

  她说自己真正想讨论的是,在现在的高考制度之下,“人本身的异化”,“感情裂变出的畸形的东西”。

  严歌苓说,自己只是一个“提问者”,而不是“给答案的人”。

  她觉得文学不应该是解答生活中的问题,“文学应该使人们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会在思考当中试着去解答,每个人会得出他自己的解答”。

  严歌苓认为,如果文学能把小说家感觉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把自己的思考再放进去,那就足够了,因为文学这样一种形式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她相信“文学是苦闷的产物。文学如果不是批判社会的,不是作为社会一个观察家来代表民间表述一些苦闷,一些痛苦,文学是不存在的。”

  这位出版了20部长篇小说,20余部中短篇小说的作家说,自己每天都能看到“非常惊心动魄的故事”,而她要做的事,甚至是“淡化它的情节,淡化它的细节,淡化它的戏剧性”,否则人们会觉得“这个作家怎么编出这么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来”。

  而至于编故事,则是严歌苓幼时“最喜欢的事”。小时候,在“四面为书”的家庭环境里,严歌苓4岁识字,有意识地养成阅读习惯。父亲萧马引导严歌苓阅读鲁迅短篇译文,母亲要严歌苓看的是《白求恩的故事》,然而这些在还是孩子的严歌苓看来非常无趣。她真正入迷的,是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代表作《唐璜》。“那本书有插图、有故事,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她笑着说,“只有给了孩子玩具一样的书,孩子才能跟着感觉和兴趣阅读很多。”她说起自己当年读文学经典《红楼梦》,也是挑自己有兴趣的内容看。“像宝玉黛玉别扭了就很好看,而那些道士什么的我就不爱看。”直到自己在美国教《红楼梦》时,她才第一次把这本巨作彻底读完。

  12岁时,严歌苓成为一名跳红色芭蕾舞的文艺兵。那时,读书之于严歌苓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一次无意中,她和另外一位小女兵在一片桃林后的仓库中发现了很多小说。那些早已发霉的图书软得像抹布一样,却令两个女生眼前一亮、爱不释手。“那时的军裤很宽大,我们就把书绑在腿上偷偷带回去。”为了掩人耳目,严歌苓将这些“闲书”的封面撕掉,特意换上了《毛泽东选集》的皮套,由此开始一段偷书之旅。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接触了对她的一生有特别影响的《拜伦传》。她对那位因为暗恋的女生一句话而坚持一生少吃的“胖瘸子”(拜伦)十分敬佩。“那种铁一般的意志真的很鼓舞我。三十年我每天必须坐在写作台旁,这种内在的自律就是源于这本书。”《拜伦传》在严歌苓心中留下了这样一种信仰:想实现的东西,一定会实现。

  “我认为多读书的人是可以成为作家的。”从最初的模仿到慢慢沉淀自己的风格,读书让严歌苓开始了解作家如何从原始生活中取材。“好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但不是每个都值得去写。”严歌苓谈起自己写作素材的选择,透出一股特别的“固执”。“故事背后若没有超越故事的另一种意向,那我就不能动笔。”她也强调,若故事主角本身不能得到自己发自内心的认同,也没有办法下笔。

  严歌苓对写作的“强迫症”还表现在动笔前的准备。今年1月,严歌苓刚出版了一部《妈阁是座城》。为了写好这个故事,她自己跑去澳门花钱下赌、和赌徒聊天,赢了并不惊喜,输了也不失落。“我只是想熟悉赌博,不懂的话根本写不好赌徒。”然而,她坦言自己现在因为剧本写作并不满意自己的写作节奏。尽管自己为《妈阁是座城》也做了不少准备,“但如果是过去,我想我会再娴熟一点,能摸得再准一点。”

  目前正被五家出版社“追赶”的她表示,“由于影视和文学写作之间不断的关系,其实我的从容正在失去,所以我准备捍卫我文学写作的自由。”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