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张灵甫“埋骨羊圈”引争论 农户否认讹钱(图)【2】

李显峰

2015年02月02日07:19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张灵甫遗骨命运

  名将争议

  1月23日,张灵甫故乡西安的报纸《华商报》率先披露此事,多家门户网站转载。就在舆论关注张灵甫遗骨下落时,1月24日,山东大众网发表一篇署名“神锋罡”的文章《澄清有关张灵甫是否抗日名将的问题》(简称《问题》)。舆论焦点,迅速从羊圈转移到对张灵甫战功的定性上。

  《问题》的真实作者并不明确。早在2013年9月23日,“神锋罡”就在铁血网论坛发布此文,并注明是转载。该文认为:“张灵甫根本不是抗日名将,其抗日战功有人为拔高的地方。”

  两天后,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徐焰撰文称:“张灵甫在抗战中的地位,起初不过是营长、团长,是“校”而不是“将”,直至战争末期才升至第74军军长。他对日寇打过硬仗可算有过功,却未指挥过大的会战。”

  父亲张灵甫战死时,张道宇出生仅21天。张道宇跟随母亲去了台湾和美国,后来在美国读完大学,投身商海,如今在上海做服装生意。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黄埔后代联谊会会长。

  在上海的寓所接受采访时,张道宇说,2005年9月,应中共中央统战部的邀请,他和母亲王玉龄以抗战有功将领张灵甫遗属的身份,赴北京参加“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并领取纪念章,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

  长期居于大陆,张道宇不止一次踏访全国的抗日遗址,搜寻与父亲有关的文献资料和往事碎片。

  关于父亲生平,张道宇澄清:“先父毕业于黄埔四期,抗战爆发前,他已是团长,而不是营长。”

  张灵甫曾在王耀武麾下对日作战,参与过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等诸多重要战役。

  血战南京时,张灵甫系国民革命军第74军第51师第305团团长。当时第74军据守堡垒与日军激战三天,但只能被动挨打,张灵甫组织敢死队反击,被日军打成重伤。在撤出战斗与友军会合前,第305团一度成为中华门的屏障。大陆出版的《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对此有较详细记录。

  张灵甫经历的另一著名战役,是1938年7月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大战。当时,国军投入100万军队与30万日军决战,其中第4军和第74军是万家岭大战的两大主力。74军正面阻击日军的第106师团,日军被围在万家岭、张古山等10多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张灵甫当时是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旅长(一说为副旅长),他组织敢死队,“每个人身上绑满手榴弹”,从绝壁攀登而上,从背后奇袭日军106师团,致其几近全军覆灭,史称“德安大捷”。

  此后,张灵甫以第74军第58师副师长身份参加上高会战,后任师长。经历长沙会战、常德会战、浙赣会战后,1945年,张灵甫以第74军副军长身份参加抗战最后一次大会战湘西会战。

  对于父亲够不够“抗日名将”,张道宇如此回应:“至于对国家贡献,是否必然与阶级职务有关?抗战初期首先击落日本军机之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率领孤军一营力守四行仓库之先父同期同学谢晋元,与舰同殉之海军中山军舰舰长萨师俊等,皆未指挥过任何会战,但其赤忱忠荩,当已与日月不朽,民族同寿。”

  争夺遗址

  张灵甫的戎马生涯涵盖北伐战争、围剿红军、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论功绩和军衔,张并非国民党将领中最高者,但其所率部队却被蒋介石视为王牌中的王牌,在抗战结束后,张灵甫还以第74军中将军长身份,兼任首都警备司令。

  1946年,74军3万多人全部整编成74师,张灵甫被任命为师长。一年后,74师与陈毅、粟裕大军对垒,张灵甫战死孟良崮。他的死亦有“自杀说”、“被毙说”等多种说法。

  佐证自杀说的是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于1947年8月编印而成的《蒋军七十四师的调查研究》,此书距战役结束仅3个月。其中记载:“五月十二日自垛庄北犯我坦埠,企图攻略沂水,甫遭接触,即南窜孟良崮山区,我野战大军加以重重包围,于五月十六日,全歼该顽于孟良崮,除张灵甫、蔡仁杰、卢醒等自杀及战斗中击毙七千余名外,其官兵万五千人悉数被俘。”

  支撑这一说法的,还有张灵甫的遗书。王玉龄向京华时报记者回忆,丈夫殒命后数月,张灵甫的随从参谋杨占春来到南京的家中,送来一封绝笔信。

  此信称:“弹尽援绝、水粮俱无,余与仁杰决战至最后以一弹饮绝成仁……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待之,幼子望养育之,玉龄吾妻,今永诀矣,灵甫绝笔,5月16日孟良崮。”

  当被问及杨占春被指奉命伪造遗书的说法,王玉龄称绝无可能,“我丈夫的字,我自己认得,不是他能模仿的”。

  张灵甫的另一旧部、整编74师师部译电员钟世炎后来拜访王玉龄。据钟世炎称,张灵甫自杀前,命令他发出最后一封电报:“主席蒋钧鉴:被围六昼夜,仅余负伤高级将领及卫士,且粮尽弹竭,援军不至……今职等誓愿成仁殉国,恳祈赐予家属抚恤以终。”

  虽然说法不一,但这并不影响孟良崮成为景点。

  因为孟良崮一分为二,由张灵甫的死引发的旅游资源争夺战,在临沂已持续十余年。争夺的一方是山东沂南县,另一方是蒙阴县。

  据《沂南县志》记载:“孟良崮烈士陵园,1952年由国家政务院拨款,沂南县人民政府发动全县人民在六区(后称垛庄区,今属蒙阴县)建成”。1956年2月,沂南县垛庄区划给蒙阴县。1984年,国家拨专款在沂南县与蒙阴县交界的大崮顶上建立了纪念碑。

  整个孟良崮旅游区总面积650余公顷,沂南县占87%,蒙阴县占13%。蒙阴县所占面积虽少,但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发“击毙张灵甫之地”和“张灵甫指挥所”两个景点。沂南县的孟良崮景点以红色旅游为主,2005年才开发“国民党军七十四师指挥部遗址”。

  蒙阴的景区以“击毙说”为依据,沂南的景区则以“自杀说”为依据。

  “我自己就被当地导游骗过,去过两次(击毙张灵甫之地)。”张道宇对此气愤不已。张家曾要求景区涂掉岩石上的“击毙”两字,未获理会,王玉龄和张道宇踏访留影的照片还被用来吸引游客。

  1月31日,京华时报记者探访蒙阴县“击毙张灵甫之地”,时值淡季,游人稀少。临沂当地人士介绍,蒙阴景区因为依托孟良崮烈士陵园和纪念碑,旺季游人如织,沂南景区则游客稀少。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