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琦:用版畫的方式做屬於自己的藝術品--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陳琦:用版畫的方式做屬於自己的藝術品

2013年07月05日15:16    來源:中國經濟網    手機看新聞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5日訊(記者成琪) “中國的水印版畫根植於中國的審美和中國的文化。”在北京郊區的虛苑工作室裡,著名水印版畫藝術家陳琦向中國經濟網記者娓娓道來。虛苑工作室裡陳列著十幾張水印版畫,這批版畫有個很好聽的名字——“上善若水”。今年年初,這批作品在北京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推出的中國原創版畫交易平台發售,這套版畫共10款,每款印60張,該主題作品限量發售500幅,每幅定價6萬元,原始資產包共3000萬元。據了解,該主題作品自4月12日上線以來,平均漲幅達到2%至3%。

  原創版畫“版性”的崛起

  版畫最初產生因為其復數的特性,多是用來復制名家作品的,藝術商利用版畫的復數性對繪畫進行復數生產。“在當下網絡媒體時代,版畫的復數屬性不再重要,而是“版性”。版性是版畫獨有的間接性印痕,它有一種與生俱來異於其他繪畫質材的精神特質。可惜的是在過去傳統版畫中版性的特殊形質往往被繪畫的再現性要求所稀釋。”陳琦告訴中國經濟網的記者。

  原創版畫的崛起就是利用了版畫的間接藝術,從20世紀80年代起,陳琦就堅定選擇了具有深厚傳統的水印木刻為自己的藝術表達媒介。在漫長的藝術實踐中,他結合西方繪畫中表現光線明暗的素描層次的理念,擴展了傳統水印局限於中國水墨和現代主義的美學束縛,極大地提升了水印木刻的當代表現性。陳琦選擇做水系列的原創版畫,就是利用了其藝術方式獨有的美感而使其有價值。使“上善若水”系列的水印版畫具有中國畫的韻味。中國經濟網記者在虛苑工作室看到一個長14米,寬4米的水印版畫正在制作中,這個作品的名字叫《2012》,站在作品前,能感受到波光粼粼的水面迎面而來。陳琦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這個作品一共用了240塊木板制作完成,目前市場上售價在200多萬元。

  教育滯后導致藝術作品價格走低

  據了解,目前國內原創版畫的價格僅有國際市場的1/6,對此,陳琦認為,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美育教育滯后,藝術教育的缺失和斷代,使中國現在很多人不敢去買藝術品,因為不知道真偽,不知道好壞。

  原創版畫的定價主要是源於藝術家的水平,手工技藝,版種、尺幅等多個方面,目前中國原創版畫價格偏低,有越來越多的機構和資本開始介入利潤空間還很大的版畫市場。2012年,山東信托發行的“鼎鑫2號(虛苑版畫)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規模1050萬元,主要用於購買原創版畫﹔2013年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官方機構積極介入,從學術展覽到版畫基地的建設,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今日美術館、長江當代美術館、觀瀾版畫基地、靈石縣等機構也開始介入原創版畫藝術的推廣和發展。

  陳琦的作品一直流通在一級市場,最近和北京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的合作模式,他非常認可,認為這種第四方的平台無論是對創作者、經營者還是收藏者來說,都是一個相對公平的模式。對於前一段時間天津文交所所引起的各種亂象,陳琦表示,當時的這種亂象搞得大家現在對這種產權交易平台都很糾結,不敢將自己的作品放到這種平台上去做。

  陳琦認為拍賣市場不適合版畫,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早期他曾經參加過嘉德組織的一次拍賣,拍賣之前,對方告訴他一個指導價,說這個價格不能再高了,不然市場不會接受,結果一上拍就以指導價拍走了。自此,陳琦再也沒有將自己的作品放到二級市場上。現在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一級市場或者是被機構收藏。

  “從西方人的眼裡我看到了對我的尊重”

  多年來,中國一直尋求與西方在文化上進行平等的交流與對話。在陳琦看來木版水印是一種很好的媒介。“木版水印作品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和西方做一種文化上的對抗。每次出去,我都很自信,因為從西方人的眼裡我看到了對我的尊重。從大國文化的崛起到現在的對等對話。”

  版畫是隨著印刷技術的出現而出現的藝術,而木版水印是中國特有的版畫技術方式。中國和西方有各自的版畫傳統,木版水印發源於中國,西方則以銅版畫和石版畫為主,這與兩地的繪畫形態以及繪畫工具的不同有關。比如,西方的銅版畫是以鐵筆在鋼板上畫線條,其線條和鋼筆類似,沒有粗細變化。而中國的木版和雕版則可以反映線條的粗細、輕重、緩急,與毛筆類似。

  陳琦創作的”“水”系列木版水印是“是藝術家用版畫的方式在做自己的藝術品。”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