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簡繁之爭由來已久
台灣親民黨“立委”李桐豪2013年3月14日表示全世界使用繁體字越來越少,但這才是中華文化最重要傳承精髓,並指出“簡體字已經把我們文化徹底摧毀”。
大陸方面,方舟子曾發表過文章專門解釋漢字簡化的歷史以及現實意義。簡化漢字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定前進”。在盡量採用在民間已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情況下,“簡體字政策”隻負責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絕不擅自造字。關於“簡體字是共產黨發明的”、“簡體字是郭沫若等人造出來的”等謠諑,方舟子稱這只是台灣方面的宣傳戰術而已。
網友之間也曾為簡繁之爭編寫過段子。堅持繁體字為“正統”的人群表示:“漢字簡化后,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空空,面無麥,運無車,導無道,兒無首,飛單翼,涌無力,有雲無雨,開?無門,鄉裡無郎,聖不能聽也不能說,買成鉤刀下有人頭,輪下有匕首,進不是越來越佳而往井裡走,可魔仍是魔,匪還是匪”。他們用這種方式嘲諷大陸的簡體字政策。而大陸的網友也編寫橋段回敬:“漢字簡化后,黨內無黑,團中有才,國含寶玉,愛因友存,美還是美,善還是善,雖丑無鬼,隻不過台無吉,灣無言。”大陸網友對繁體字優於簡體字的說法不以為然,認為漢字簡化是歷史必然:“漢字從金文篆書一直到現在簡化是大勢所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