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文物都是真實的,這真是一個不切合實際的事情。你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博物館都是一個狀態,也不能說都達到了故宮博物院的水准。”昨天,在民間收藏家樊建川個人自傳《大館奴》新書首發式上,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對最近熱議的“雷人博物館”冀寶齋發聲。
“自打宋代有收藏意識以來,古董本身就是真真假假的,需要你有一個辨識的過程。”馬未都說。
“我們在一個法律不健全的情況下出現這樣的博物館是很正常的。”馬未都看來,這種“雷人博物館”的存在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目前文物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我一直在呼吁《中華人民共和國博物館法》的誕生,但是到目前為止,我最近這兩天接到的通知是,國家博物館條例才進入討論階段。”
盡管目前這個“雷人博物館”已被當地民政局撤銷注冊登記,實行閉館整頓。但老是有這類“雷人博物館”的橫空出世,使得不少人會產生民間博物館“不靠譜”的看法。
馬未都說他和樊建川都屬於民間博物館身體力行的實踐者:“博物館在我們小時候都認為這是國家的責任,跟民間百姓無關,民間百姓只是受教育的。當歷史賦予我們一個機會的時候,我們才知道這個事情從百姓角度,從民間的角度依然可以去做。”
“今天做博物館,不管你做什麼樣的博物館,不管你是做一個規模很大的還是做一個規模很小的,不管你是做一個古代的還是做當代的。隻要你的出發點是好的,我想我們都會為歷史留下一塊証物。”馬未都說。(實習記者陳夢溪)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