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后代花15年求証東史郎所說玄武門屠殺--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幸存者后代花15年求証東史郎所說玄武門屠殺

2013年07月24日07:50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當年日軍在鼓樓安全區裡抓走青壯年。 張定勝 供圖

玄武門左側100米內 城牆上的彈孔

張定勝所說的屠殺地點現在是片工地。張定勝 供圖

張定勝在玄武門城牆邊。徐睿 攝

  1994年,被稱為“日本良心”的東史郎來到南京,向中國人民謝罪。行至玄武門附近時,東史郎突然指著城牆根告訴大家,自己曾在這裡參與過屠殺行動。1998年,東史郎第四次來南京。作為幸存者后代的市民張定勝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口中,聽到了當年東史郎在玄武門指認屠殺的細節。15年來,張定勝一有空就到玄武門一帶的城牆下轉悠。如今44歲的他表示,自己找到了東史郎口中的那個屠殺地點。揚子晚報記者 韓飛 實習生 陳倩

  新聞背景

  東史郎19年前說:

  日軍在玄武門

  屠殺200多中國人

  2006年,東史郎逝世,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寫過一篇追憶文章,並發表在媒體上。文中,就提到了南京玄武門這場屠殺。

  1994年8月,東史郎先生戰后第二次來到中國。此前他曾在1987年12月專程來過南京謝罪。

  記得當時帶領他們詳細地參觀了南京館,而且還陪同他們去了中山碼頭、北極閣等南京大屠殺遺址進行實地調查,走訪了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給我留下最為深刻的印象,是東史郎在玄武門和中山碼頭兩處集體屠殺遺址的回憶。

  在玄武門左側約50米處,東史郎指著城牆根告訴我們:“當時日軍從國際安全區內搜捕了大約200多名中國人,驅趕到這裡用機槍全部殺死,尸體就堆在這裡。”

  1997年8月14日至16日,首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專門邀請了東史郎先生與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東史郎還帶著他唯一的兒子前來南京,父子倆專門去了中山碼頭遇難同胞紀念碑前,向遇難者獻了花,默哀謝罪。我還陪同東史郎先生,找到他的日記記載的東郊馬群、仙鶴門一帶集體屠殺遺址,走訪家住仙鶴門、當年曾參與掩埋尸體的証人陶東志等,並在仙鶴門千人墳前焚香下跪懺悔,驗証了一處新的集體屠殺和叢葬地遺址。

  1998年3月6日,南京館委托南京工程爆破和設計研究所吳藤芳教授,在南京東郊江寧縣上峰地區,進行一次完全模擬《東史郎日記》記述,將郵政袋綁上手榴彈並扔進水塘的實爆試驗,並邀請東史郎及其律師團成員來現場察看,這是東史郎先生戰后第4次來南京。這次試驗的結果完全與《東史郎日記》中的有關記述相吻合,東史郎此次將自己保存60多年的戰時日記、勛章和軍旗捐贈給南京館。

  東史郎資料

  東史郎:日本人,1912年生,2006年去世。1937年8月,他應召入伍,參與了南京大屠殺。回國后的東史郎幡然醒悟,出版《東史郎日記》,揭露日軍當年的殘暴行徑。他共7次來中國謝罪。

  他的發現

  老兵的回憶錄 東史朗的部隊,參加玄武門屠殺

  15年來一直關注著玄武門屠殺事件的張定勝,從另外一名日本老兵的回憶錄上,找到了玄武門屠殺更詳細的描述。

  1937年12月,日軍16師團20聯隊第三縱隊和第四縱隊負責在南京城搜索敗殘軍,有天在鼓樓安全區內抓了250多名青壯年,帶到南京玄武門,而這250多人裡很多是普通百姓。

  日軍讓被抓的人在城牆前面站成一排,並在城牆對面的土坡上架了機槍,還安排了第三縱隊日軍堵住城牆兩側出路,殺害了這200多人。

  隨后記者查閱東史郎資料發現,當時25歲的東史郎正是日軍16師團20聯隊第三縱隊的士兵。

  城牆上的彈孔

  城牆上方沒彈痕,下面多是彈孔

  今年6月底,玄武門北側緊靠著明城牆的違建房全部拆除。

  昨天,張定勝帶著記者,來到玄武門北側的明城牆下。記者看到,玄武門北側原本依城牆而建的居民區已經成為了一片工地,幾十年來被遮住的城牆盡顯歷史的滄桑。殘破的城牆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坑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據張定勝介紹,這些坑除了自然風化所致,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日本人屠殺時打出的彈痕。張定勝直接站到了彈孔旁邊,用自己的身體比劃著說:“你看城牆上方沒有彈痕,下面幾乎所有彈痕,都跟人的身高差不多。”

  接著,他帶記者來到玄武門外城牆,說:“外面沒有彈痕,說明這一段沒發生戰斗,但偏偏內側就有彈痕,很像是屠殺后留下的痕跡。”

  他又跟記者講解起如何分辨是彈痕:“要從光滑程度和它的爆裂程度來看。彈痕的周圍是很不光滑的,而且不一樣的射擊方式留下的彈痕也不一樣。這樣比較深的,是沒打著人直接落在城牆上的,比較淺的,是從人體穿過到牆上,或是側面擦過城牆的。”

  當記者問到他為什麼能清楚辨認大大小小的彈痕,張定勝解釋,日本人在南京城對百姓集體屠殺的地點不止一處。在等待玄武門北側城牆現身的過程中,他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公布的資料中得知,日本人曾在中山門、和平門等多處城牆下屠殺過中國百姓。而這些城牆和城牆上已經被鑒定過的彈痕,張定勝15年來已經熟記於心。

  手繪的示意圖

  日軍機槍和遇難者位置,都被標出

  掌握了彈孔和相關文獻資料后,張定勝在網上發布了自己探訪城牆的視頻,並繪出了當年侵華日軍槍殺中國百姓的示意圖。從示意圖上可以看出,日軍架設了多挺機槍。如果按那名日軍老兵回憶錄中所說,兩邊有日軍堵路,那當時的中國百姓無處可逃。

  日軍機槍和遇難者位置,都被標出

  再求証

  專家朱成山:

  不確定彈孔

  是何時留下的

  為了印証張定勝所言非虛,記者向當年在南京全程陪同東史郎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求証。

  朱成山回答稱,“當年東史郎站在玄武門左側約50米處,的確親口稱自己在城牆根下參與了對中國人的屠殺行動。”

  朱館長介紹,除了玄武門,當年東史郎還指認了中山門、北極閣等多處屠殺地點。不過朱館長也坦言,城牆下並沒有發現遺骨,因此自己不敢斷定彈孔就是當時留下的。不過朱館長補充道:“當時有收尸隊,在玄武湖附近也發現過死難者的叢葬地。”

  再訴說

  幸存者后人:

  收藏500張老照片

  隻為証明屠殺事實

  作為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后人的張定勝告訴記者,每當從報紙上、電視上看到日本右翼勢力否認大屠殺的事實,他就會非常憤怒。他告訴記者:“我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我的爺爺當年逃到浦口被日本人抓去做搬運工,差點喪命。我的太奶奶逃到安徽被日本人殺死,這麼多人見証這段歷史怎麼可能有假。”

  不過,當他閱讀了史料時,發現對有些証據細節上的描述錯誤,給了一些日本右翼勢力否認這段歷史的借口。他清晰地記得,在網上看到一位日本官員指著大屠殺的照片說地點不對,是假的。而張定勝仔細一看這張照片,發現發生在中華門的屠殺被錯寫成了南京其他地方。為了減少這種錯誤,張定勝開始了對南京大屠殺現場照片的收集和鑒別工作。

  除了從一些官方資料中獲取圖片,張定勝還自費托人從日本尋找當年日本兵拍下的南京城的照片。對於每張照片,他都對時間、地點甚至人物進行仔細的鑒別。如今,他已經收藏並鑒別了近500張珍貴的記錄大屠殺歷史的照片,其中沒有公布過的,據張定勝自己稱有100多張。

  張定勝表示,將在今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公布這批照片,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當年南京城的慘狀,也希望能喚醒日本右翼勢力的良知,正視歷史。

(來源:揚子晚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