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琪
反思
生命質量與長壽痛苦
以前,由於醫療技術相對落后,人生七十古來稀,大多數老人順其自然,安詳離世,蘇州人稱之為“老熟”。“老熟”讓我聯想到“死如秋葉之靜美”的祥和。那時,沒有聽說“尊嚴死”、“臨終關懷”,更沒有“安樂死”之說。
現在,醫療技術進步了,隻要不是絕症,依靠各種手術、藥物延長了老人的生命,最后還有氣管插管、人工呼吸機、電擊、心肺復蘇等生命支持系統的搶救,似乎死亡越來越困難,通往天堂的路越來越漫長。
巴金晚年患帕金森舞蹈病,從1999年因重病入院就再也沒有離開過病房,長達六年的時間裡,氣管被切開,隻能靠呼吸機和食管喂食維持生命。每個愛巴金的人都希望他活著。他不得不在痛苦中配合治療。在難言的病痛中,巴金曾要求安樂死,直言長壽對他是一種懲罰。
在常人眼裡,長壽是幸福快樂的象征,與痛苦懲罰遙不相及。巴老的痛苦似乎很難為眾人所理解。他所說的真話“長壽對他是一種懲罰”讓人們反思“生命神聖”和“生命質量”該如何統一。
盡管“好死不如賴活”是許多人的共識,盡管現代醫學那麼發達,試管嬰兒、器官移植、基因治療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醫學再發達,疾病是不可能被消滅的,死亡也是無法抗拒的。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疾病和死亡與生命和健康相生相伴、難分難解。
善待生命,健康地活著,安詳地離去,這符合生命的自然規律。願通往天堂的路,多一些坦然,多一些從容和尊嚴,少些痛苦。
已是黃昏
■三言兩語
●當一個人活著的時候不能自如地呼吸和吃飯,不能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意願的時候,他(她)再活下去就是在折磨自己的精神,浪費家人的資金。如果是我,我肯定不讓自己在那種狀態下生不如死。人應該有決定自己生命存亡的權利。
——西流
●還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國內就有好多人呼吁安樂死,讓人有尊嚴地離去。如今,三十年過去了,“尊嚴死”終於要被提上可操作的層面,為之歡呼。操作方面當然可行,然后可以邊實行邊完善。
——熊天成
●確實有部分搶救無望的病人,強行延長生命不但徒增患者痛苦,還可能因經濟壓力拖垮患者家庭。但是這個“尊嚴死”如何不被惡意利用、給傳統道德觀帶來什麼沖擊還有待觀察。
——費正
●我看好死真比賴活著值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對死去的人念念不忘,也許思念一陣子,不會思念一輩子。人不要自戀,不要自欺欺人。
——隋青青
●雖然自己可以先決定是否尊嚴死,但是家屬在那個時候不一定會同意醫院或者醫生的做法,因為當看到自己的家人在被搶救的時候,往往會沒那麼理智,他們覺得有一絲希望都不願放棄,所以家屬的意願也是很重要的!
——齊福
●謊稱什麼那是在搶救生命、是對生命的尊重,實質掩蓋的是某些幕后利益及患者家人無意義無休止的默默付出。
——牛星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