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林兆明重返講古壇開講《趙匡胤》 全因一個"痴"字--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85歲林兆明重返講古壇開講《趙匡胤》 全因一個"痴"字

8月2日,迎來85歲大壽的林兆明,正式向外宣布要重返講古壇,在廣東電台音樂之聲錄制長篇小說《趙匡胤》。講古難不難,林老說其實“講”不難,難的是開講之前的案頭准備工作,他所講過的每一本小說,自己都要重新組織語言。
2013年08月04日08:51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85歲林兆明重返講古壇

  講古大師林兆明

  這次要講《趙匡胤》

  上世紀80年代,廣州的講古壇上大師輩出,張悅楷、林兆明、梁錦輝、顏志圖等講古大師的聲音陪伴著幾代人的成長。“北有評書,南有講古”,廣東講古因自己語言的特殊性而獨領風騷。而因錄制了《西游記》、《蝦球傳》等小說連播,林兆明成為那個時代的見証者。8月2日,迎來85歲大壽的林兆明,正式向外宣布要重返講古壇,在廣東電台音樂之聲錄制長篇小說《趙匡胤》。

  開講《趙匡胤》,全因一個“痴”字

  85歲高齡的林兆明,是業內的講古大師。子孫滿堂的林老原本早就可以隱退,享受天倫之樂。在去年錄完網絡人氣作品《明朝那些事兒》之后,不少人都認為林兆明將就此收山,可是僅僅一年不到的時間,林兆明就決定再度出山。

  說起自己如此執著於講古壇,林老笑稱,“無他,只是怎一個‘痴’字了得”。電視普及后,廣州的講古藝術開始走下坡路,電台受歡迎的程度也不如以往。但林老直言他不希望觀眾們從廣播裡收聽的依舊是十幾年甚至是二十幾年前的“舊古仔”,他希望廣播裡有新的故事。正當這時,電台找上門,希望林兆明能錄制《趙匡胤》。由於這本小說的人物集中,情節復雜,十分符合林兆明對於“講古”小說的選擇標准。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有了林兆明這次的重新出山。

  講古難不難,林老說其實“講”不難,難的是開講之前的案頭准備工作,他所講過的每一本小說,自己都要重新組織語言。這些年來,林老講過800多萬字的小說,單是手稿就有幾尺高。盡管近幾年飽受疾病困擾,但他對能再次講古仍然充滿干勁,“錄完這本就到900萬字了”。

  廣東講古有特色,無奈后繼無人

  上世紀80年代,廣東講古界迎來了黃金時代,不僅大師輩出,小說連播更是成為廣州城內人人必聽的節目。而彼時廣州城內也擁有數個講古場所,比如文化公園、越秀公園等等。而如今,不僅與講古相關的節目一個接一個地消失,講古壇也不復存在,電台成為了講古先生們最后的陣地。

  在林兆明的眼中,粵語講古不同於北方說書,也沒有歷史繼承傳統。很多講古先生大多自學成才,大家的講古方法也不盡相同。林老不同於其他講古先生之處,在於他一直主張在講古中“創造人物”,用還原人物性格的口吻去襯托故事情節,他往往可以用三言兩語就把人物講述得栩栩如生,聽到“哎呦,唧唧唧”、“車車車”、“我呸”,就知道這是孫猴子,而聽到帶點口吃的“喂,哥、哥呀……”大家就知道豬八戒登場了。說到這裡,林老還現場示范起來。事實上,這些個性化的語言,源自林老自己在生活中的反復琢磨與觀察。很多俏皮話都來自於生活,也許是幫他修單車的伙計,也可能是他幾歲大的小孫子。

  粵語講古衰落的結果,導致現在粵語講古后繼無人。對此,林老頗為無奈。事實上,林老一直希望能在廣州開設講古訓練班,但都苦於缺乏支持,缺乏生源,反而是澳門的很多大學常邀請他去開講座。“我常在想究竟是沒人看啊?還是沒有人去組織?不花心思去培養觀眾,難道要講古自生自滅?我真的好心痛。”

  此外,林老還透露,他目前在寫一本自傳,已完成一半,除了講述自己的生平,也會跟大家分享多年來的講古心得,希望能對有志於學習講古的年輕人有所幫助。(文/本報記者 范協洪)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