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六六"血淚史"也是一種幸福:婚姻就是一張車票

2013年09月11日13:36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六六:婚姻就是一張車票

  六六在新書發布會現場。

  “情感專家六六輸了婚姻,卻贏了人生。”正如網友所說,從去年六六在微博斗小三打響婚姻保衛戰到如今,時間已過去一年半。這期間,六六先后出版了以兒子偶得為主角的隨筆集《小情人》和長篇小說、同名電視劇《寶貝》。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六六潛心人生的“中年充電站”中歐商學院進修,並不時在微博裡晒她和“秀才”的幸福生活。曾經是一名幼兒教師的六六,選擇教師節這天推出最霸氣隨筆集,書名詮釋了她的秘訣:《女不強大天不容》。

  沒有抱怨和憤怒 “血淚史”也是一種幸福

  “這一年后的確比較幸福一點,大家從我不斷長的肉可以看得出來。”六六毫不掩飾自己的心情,她透露,這本書開篇第一章,幾乎沒有人在任何地方看到過,“考慮到當時反響比較大,再加上我當時的心靈沒有從意外的傷害中恢復過來,我一直保存著。”

  談到這個霸氣的書名,六六解釋,這個題目是切身感嘆,“你們知道我小時候最宏大的理想是什麼嗎?當家庭婦女。”從十幾年前在新加坡沒有工作、為失去一元新幣而落淚的狀態,到如今手持上海綠卡、收入翻30倍、考入中歐商學院進修的成就,六六沒有抱怨和憤怒,她稱“我都不敢回頭看曾經的足跡,世界各地都要有我的家業,我把所有不毛之地,經營成錦繡繁華。”這樣的“血淚史”也是幸福的一種,讓六六在感嘆歲月讓女人釀成紅酒的同時蛻變成一個成功且成熟的大女人。

  書中即圍繞六六的蛻變經歷分為“小婦人-女強人-名女人-大女人”四章,她希望通過回望和反思自己的經歷來讓女人們明白,當下,留給女人的路很窄,在生活中,尤其是婚姻中,無論多愛,都不要放棄自己的強大。

  離婚不是溝通不夠 是發生階段性目標分歧

  回顧那段離婚經歷,六六認為,婚姻其實是讓一個人逐步成熟的過程,婚姻相當於每人都發的一張上車票,你可以選擇不上這趟車,但是你可能錯過路上很多的風景。“其實,婚姻就是一種修行,是一種耐性,一種體力,鍛煉讓你自己再升華,你會因為婚姻了解世界。”坦然面對后,六六說她的那些傷痛,“是可以釋放出來給大家看的。”

  但是,六六也並不否認曾經的無助,她認為,我們國家店商或者網絡都已經很發達了,但是在有些學科的建設上,比西方弱很多,比如心理學、倫理學。她希望能去讀一個心理學的博士,“我們缺乏專業心理咨詢。有相當多的朋友在面對生理壓力、心理壓力的時候他沒辦法疏導。”談到與老公最終為何分手,六六強調,“必須要確定一點,我們兩個最終離異不是因為溝通不夠,是我們發生階段性目標分歧。”她堅信,“不會對自己未來造成傷害。”

  至於流傳的“女漢子”,六六解釋,“應該成為一家之主的男孩子,在家裡面還在被媽媽喊寶寶。所以女孩子不得不強悍起來。”

  回應斗小三事件 “這事証明他還沒長大”

  當各大媒體均把六六斗小三的事置於重要版面時,內心強大的六六選擇了靜默以待的方式。如今時過境遷,她“隻把自己化身成故事女主角,講段故事與大家聽。”

  從《蝸居》起,六六就一直站在“大奶”的立場上勸誡年輕姑娘不要走上小三的不歸路,六六以自己所遭遇的小三的經歷直抒見解:“一個人如果在40多歲上依舊不懂生活的歸宿在哪,依舊想通過情愛來証明自己的實力,依舊把自己置於碟中諜的跌宕起伏險象環生之中,她就沒長大。這還是我客氣的說法。”她說,規矩不是為了約束,而是為了保護。“不守規矩,自斃。”

  當然,六六之意並非一味抨擊小三,而是希望每個女人在回顧自己一生時都能覺得值得。“我不care男人,我隻care女人。我對所有的女人說,不要把自己的青春拿去殉葬。”為此她拆解漢字分析,“婚姻”這兩個字,都是女字邊,尋求婚姻是女人的事﹔“愛情”這兩個字,若是繁體,都是心字部,愛情是心事。心事是男女共通的,而婚姻卻隻與女人有關。你想堅守它,它就不會坍台﹔你想放棄它,它就灰飛煙滅。

  化身書中女主角 小三愛情萬言書如同劇本

  六六在書中把自己化身成故事女主角,講述了她的“遭遇”。她說,那個進入她生活5年多的小三,當時給她發了一封愛情萬言書,“我以為魚死網破的宣戰開始了,沒承想,竟然是一封惺惺相惜要求與我同仇敵愾的求盟信。”這真大出六六意料。“拋開我的當事人身份,這封信如此情意綿綿情深意切,我看得都忍不住潸然淚下進而職業習慣地想邀請小三進軍影視界。再牛逼的編劇都寫不出如此狗血的連續劇,而她一個未曾讀過什麼書的女人因為愛情竟文採斐然。”六六說她曾拿著這封幾近全版劇本的長信笑著對制片人說:“愛情能讓傻逼變成莎士比亞。”

  為了博取小三一笑,六六說,小三在信裡寫那個男人對她如何地好,諸如為她大熱天送涼粉,記得她喜歡的顏色,精心准備生日禮物等。小三還在信裡寫大奶這樣或那樣的不堪,面目猙獰邪似砒霜,“皆是男人告訴她的。”突然有一天,小三悲催地發現,這個男人還有小四或小五,小三於是用了一個詞:背叛。

  六六感嘆,“誰都不會在青春年少,你情我願的時候想到自己40多歲會被身邊這個拿你當寶貝的男人拋棄。”但她又不甘心,“你非逼著我們在貌美如花的時候為了身外之物委身禿頂大腹12秒的老男人,我們口味真心沒這麼重。”

  書中寫的是大愛 “犀利姐”名號仍風頭無兩

  六六的小說一貫以真實取勝,而隨筆一貫以犀利見長,《妄談與瘋話》的犀利使她的“犀利姐”名號至今風頭無兩。在書中,六六對仇日情緒、對Facebook霸級地位的形成、對富士康跳樓事件都有獨到分析,對中國的媒體、教育、醫療體系現狀與弊端的分析更是結合了自己的切身經歷,更直觀、更接地氣,也能見出六六深刻的家國責任感,不是牢騷滿腹,而是心有大愛。正如六六所言:“如果有一把刀,切開我的腠理,你會發現,每一根骨頭,每一根血管,每一寸肌膚,寫的都是大愛、關懷、責任。”

  今已年近不惑的六六因工作的關系結識了很多80后、90后,並與他們打成一片,不自覺成了后輩的正能量人生導師。她勸告年輕人不要抱怨社會,“很多年輕人買不起房,對未來絕望。我可以告訴你,隻要你的能力高於房價上漲速度,買房絕對不是夢想。”她指導后輩走正確的道路,並堅持,不偷懶,“我不能保証你過上萬人之上的生活,但五千人之上是肯定會的。”

  揚子晚報記者 蔡震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