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92歲謝辰生談文物破壞:根本性問題是金錢挂帥

2013年12月04日08:00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92歲的謝辰生先生被譽為“一部活的文物保護史”。他曾經擔任鄭振鐸先生的業務秘書,1949年后在上海參與了戰時文物的清理工作。他主持起草了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60多年的文物保護生涯中,他起草出版了大量的文物保護文件、書籍,為制止文物走私、古跡破壞奔走呼號。當提到當前文物破壞的根源時,他有些憤慨,表示根本性問題是金錢挂帥,錢不僅毀了文物,還毀了一切。

【談80年代后文物破壞更甚“文革”時期】

[文化頻道]:謝老您好!非常榮幸能有機會來到您家中和您近距離對話,今天,請您為我們當前文物保護問題把脈支招。您曾說,中國文物破壞最嚴重的時期不是“文革”的時候,而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以后,到現在都沒有停止。您為什麼會下這一結論?

[謝辰生]:這是根據事實說話。“文革”期間,的確破壞了文物,但時間很短,整個“文革”期間文物的情況我可以向你們介紹一下。

“文革”期間

破壞文物是認識問題

1966年“文革”開始,紅衛兵上街掃“四舊”,這時出現了毀壞文物事件,它所毀壞的文物對象,就是抄家。抄家一看,說文物是“四舊”,就給砸了,或者被搶走送到街道辦事處﹔有的被送到造紙廠、煉銅廠,說是掃“四舊”要毀滅掉。這時,周總理派了一個團的解放軍進駐故宮,紅衛兵進不去,於是就保護了故宮。因此,“文革”期間的對象主要就是一般的抄家。還有些地方,比如廟裡的佛,說這是“四舊”給砸了,但沒有連鍋端,沒有把整個建筑都拆了,他們也沒那本事,而且那段時間很短,也就一兩個月。在此期間,不但總理採取了具體行動,而且還有四個單位聯合出了一個保護國家財產的通告,哪四個單位呢?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四家聯合提出要保護文物遺產,專就針對紅衛兵掃“四舊”:屬於國家的財產,都不能破壞。通告第四條就是保護文物圖書,很及時。通告一出來,他們就不敢砸了。隨后,1967年5月,中共中央又頒發了一個專門保護文物的文件,叫《文化大革命期間保護文物圖書的通知》。當時“文革”有一個問題,所謂“新文革舊政府”,就是要造反,而且是“四人幫”反周總理,稱當時國務院的文件都不作數。可有一點很重要:那時紅衛兵不認國務院,認當時的中共中央,因此保護文物得作數。而且,紅衛兵之間也是有對峙的,有的紅衛兵要砸,有的不要砸。比如西湖靈隱寺,一部分紅衛兵要砸,一部分說是文物,不能砸,結果就守在裡面對峙。后來打電報給中央,總理說,不能砸。

當時好多例子都如此,比如西湖、曲阜、四川寶光寺等,總理說是文物不能砸,大家就不砸了。中央的精神很清楚,消息很靈通,很快就全國都知道了。因此,所謂破壞文物,就集中在這一階段,實際時間很短。剛開始的確破壞了很多文物,但僅限於抄家或者打一點零星的東西,並沒有把整個建筑燒了或者推倒,他們也沒有那個力量。而且中共中央是很明確的,盡管處於文化大革命期間,但有了四個名義的通告和一個中共中央的文件后,中央重新召集了文物商店和博物館的人。大家在都跑到北京造紙廠,日以繼夜地搶救,搶救回來交給街道,再后來交給臨時弄的文物清理小組。

文物破壞時間短,規模小

1967年的1月27日,中央“文革”小組成員戚本禹召集北京市所有造反派、保守派、逍遙派,布置保護文物的任務。那次會議在禮堂召開,希望發一個保護文物的倡議書,說明文物不是“四舊”,后來倡議書是我寫的。大約過了二三十天,來了一個中央“文革”小組的人,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他是干什麼的。他到了文物局說,發了群眾倡議書還不行,還得有正式文件,所以你們應該代中央起草一個文件。那文件也是我起草的,起草完送上去沒多久就發了。因此,從文件上說,速度很快﹔從行動上說,總理隨時都在制止﹔而且一個多月后,不搞掃“四舊”了,開始搞政治斗爭。因此,“文革”期間,老百姓沒有破壞文物,只是紅衛兵的行動造成文物破壞,但實際時間很短,規模不大,而且很少。當時覺得是很多,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就不多了。

此外,那時從來沒有盜墓的,也從來沒有走私文物的,那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是不可思議的。從建國以后,已經有30多年,是絕對沒有專門盜墓搞錢的,走私也完全杜絕了。從1949年開始,就從此結束了文物被盜竊,大量外流的歷史時代,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標志。這個標志一直持續到文化大革命,甚至是持續到90年代以前。我現在說的都是歷史,是事實,我們根據什麼說話?根據歷史的事實說話,不能隨便想,隨便說,那不行。實際“文革”期間,不但沒有那麼嚴重地破壞文物,而且還有很多重大保護設施,許多重要文物都是在那時發現的,比如馬王堆出土了一個老太婆,一具完整的女尸,那是了不起的事情,當時驚動世界,驚動全國的。還有竹簡、金縷玉衣通通都是“文革”期間出土的。

1969年,文物工作開始恢復。當時文物局局長王冶秋下放不到一個月,總理就把他調回來,在國務院成立突破口,任命其為副組長。當時,一個法國代表團來到中國,說是聽說中國破壞文物很厲害,但實際看來並沒那麼厲害,就提議拿出去展覽,讓大家知道並不是那麼回事。總理覺得提議很好,就調了王冶秋回來,開始恢復文物工作,准備出國展覽。拿出去展覽的文物很多,繼乒乓外交之后文物外交。既有破壞,又有可喜成績”是正確評價文革期間的文物工作。我說的都是事實,可以核對。我還可以說得更詳細,在此只是舉例,就不說了。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