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探訪86歲藍天野:讀書全憑興趣 最愛看《紅樓夢》【3】

2013年11月14日10:28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評弟子】

人藝81班學員已成長為骨干力量

[藍天野]:因為我原來離開(人藝)的時間太久了,就是現在北京人藝一代骨干力量,濮存昕,因為我最后給他排過戲,是我把他從空政文工團借來的,所以正好有這樣一個機會,他到了北京人藝。宋丹丹這一班是我做表演教學,最后一次教過的。就是八一班,現在這一代骨干力量,他們有一個好處,按照我的說法,他們能夠具有獨立創造人物的這種主動的能力,而且他們的成就也都擺在那。

戲要落在地上 不要表演情緒

[藍天野]:我們更年輕一代的演員,過去很多我都不認識,都沒有見過,有很多人條件很好,很有悟性,也很用心。過去我們老說一個問題,就是說我們這些年輕演員,好像跟北京人藝的演戲風格不太一致,就是有點不合這個槽,所謂不合,就是沒有合到北京人藝演繹風格裡的槽裡面。和他們合作,在一個戲裡演,我感覺這個問題也不是很復雜,讓他知道他演的一個人物,這個人物就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常常說,你表演,別飄在那裡,飄在那隻演一個感覺,或者說,我們過去表演上有一些忌諱,最忌諱是虛假造作,還有我們從表演、專業上來講,不要表演情緒,你要演這個人的具體行為,這個人具體待人接物的態度,我常常跟他們說,你們的戲要落在地上。

演員的天職就是要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

[藍天野]:因為我搞了表演教學,導演很注重的一條,你注意不注意演員的表演。有的導演只是在那考慮怎麼處理,有些什麼樣式,導演要特別關注、重視演員表演的問題。北京人藝的風格什麼樣?現在很難有人說清楚。最近我們有些專家學者在那裡談,北京人藝不但有自己的演繹風格,還有自己的演技學派,我說我不懂,我曾經是北京人藝的,但我不知道北京人藝學派是什麼樣,我沒有聽說過。我知道,這都是對北京人藝的一種深厚的感情,對北京人藝戲劇的一種認可。但是,你把它說成一種北京人藝演藝體系,說成北京人藝演劇體系,其實就那麼一點事。北京人藝確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劇風格。但是是什麼?很難說清楚。我們開過多少次學術研討會,很難說清楚。我覺得如果還比較能概括的,還是原來焦菊隱先生曾經概括的三句話:深刻的內心體驗、深厚的生活基礎、鮮明的人物形象。演員的天職就是要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就是第三句。前面兩個就是為了塑造鮮明人物形象,要充實自己,要有深刻內心體驗,要有深厚的生活基礎,北京人藝就特別注重體驗生活,注重生活積累。

人藝注重體驗生活、注重生活積累

[藍天野]:焦菊隱先生為了克服舞台上習慣的矯揉造作、刻板化的表演,所以大膽地體驗生活,他不滿足這個,后來又探索話劇的民族化,有了《蔡文姬》、《茶館》,《茶館》和《龍須溝》不一樣了,《茶館》體驗生活兩三個月,說實在,比真正在排練場花的精力還要多。為什麼《茶館》能塑造一個又一個的鮮明形象,因為老舍的劇本好,焦菊隱導演處理得好,演員生活積累特別豐富。我們這一波演員對老北京還是比較熟悉的,但是就是比較熟悉,也還花了大量的時間去體驗生活。這個對塑造人物,作用非常非常的大。

在岡上村和老書記一個炕上待了半年

[藍天野]:北京人藝1952年建院,建院第一件事不是排戲,建院以后,馬上分了四個組下去體驗生活。我們(一組)去的重工業琉璃河水泥廠,(一組)到天津紡織廠,還有一組到農村,還有一組到一個民營工廠大眾鐵工廠,半年時間。1964年,這一段沒我的戲,我有一段稍微長一點的時間。我說我到農村生活一段,我就通過北京市給我推薦了一個點,當時是全國的一面農業旗幟,那個老書記是一個全國勞模,房山的岡上大隊。我在岡上大隊和老書記住一個小屋,和他在一個炕上待了半年,我天天跟著,參加他們的隊伍會議,參加他們的支委會,到地頭轉,我學剪枝。

[藍天野]:北京人藝確實有生活積累、體驗生活的傳統,演員形成一種習慣。我今年前幾個月,我又回去(岡上大隊)看了一下,因為我好幾年前就想,當然老書記早就不在了,現在岡上大隊那個村口樹立他一面雕像,全國一面旗幟,因為岡上村口和我有聯系,我就問我當時去的時候,認識的人,還有多少人。當時說不到十個人。但是今年我去,回到岡上村看,和我同齡的都是八十多歲,還有七十多歲的,我比較熟的。如果我前幾年回去,可能還能多見到兩三位。我們自己的生活經歷、生活積累,這可能是北京人藝演劇風格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重視生活積累。不單是一個戲,就是作為一生,你既然作演員,你這一生就要有生活積累。這兩個戲也是這樣,《家》、《甲子園》也都是這樣。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