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易中天談36卷"中華史":我寫的不是歷史教科書【3】

高宇飛

2013年11月29日09:08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我寫的不是歷史教科書

文明求同文化存異

易中天反對“以論帶史”,但他認為寫史需要“史觀”,需要全球視野。書中可見易中天對中西文化進行比較的視野。談文化,易中天認為中西最大區別為西方是“個人意識”,中國是“群體意識”。

在未出的篇章,易中天說自己有幾個比較:“第二部有一個重要的比較就是漢帝國和羅馬的比較。羅馬前五百年是羅馬共和國,后五百年是羅馬帝國,分界點是安東尼到屋大維,這個時期正好是王莽稱帝。”

易中天表示:“文明應該求同,文化可以存異。”他認為“獨立、自由、平等”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而找到中華文明中的共同價值也是“易中天中華史”的任務。

□寫作難題

材料的取舍必須心狠

不用老一輩歷史學家的方法寫通史,易中天要把自己所說的“3700年中華史”進行材料的取舍,這是寫作中最難的部分。談及此,易中天搖搖頭說:“可惜了,沒那麼大容量就必須心狠,很多好故事用不了。像毛遂自薦我都沒用啊!”

單就《百家爭鳴》來看,易中天的“取舍”也有他的道理,他沒有為老子專寫一章節,在他看來隻有哲學系教科書才會面面俱到,“讀者會想‘老子關我什麼事’,討論諸子爭論的是什麼問題才夠吸引人。”

易中天說,寫這系列書時會比較嚴謹,如果觀點並非自己的,一定會按照學術書標准做注解,“我不會剽竊,這是職業道德”。他認為書中注解夠詳細了,“我跟最嚴格的學術書唯一不同的是,人家要標出引自哪個出版社,幾版幾頁,我用不著那麼詳細。”易中天稱他有自己的考慮,“如果在正文部分注那麼詳細會嚇跑很多讀者,他就不看了。”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