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英國畫家筆下的同治大婚:百姓偷窺皇帝婚禮(圖)

范晶

2014年05月13日10:50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英國畫家筆下的同治大婚:宮中不少東西被偷(圖)

  ▲迎接新娘的儀仗隊。刊登於1872年12月28日《倫敦新聞畫報》,木刻版畫。根據辛普森的描述,這些轎夫穿著紅色外衣,上面裝飾著白色的圓點。隊伍最前面舉的是繡有龍鳳圖案的各色旌旗,后面是三重華蓋,再后面跟著新娘乘坐的花轎。

  ▲位於東堂子胡同內的新娘家大門。同治皇帝大婚的日子,按照清政府給駐京各國大使的照會,要求各位公使禁止本國的公民上街觀看婚禮儀式,但辛普森並沒有把這個通知太當回事,他早早就進行了策劃,與幾位朋友及向導躲在一家婚禮隊伍必經的鴉片館內,偷窺了整個的婚禮隊伍的行進過程,並寫下一篇詳細且“驚心動魄”的文章發表在《倫敦新聞畫報》上。

  ▲年輕的同治皇帝。《倫敦新聞畫報》在報道中寫道:中國年輕的皇帝一定忙碌得很。他剛剛娶了皇后,同時還娶了其他四位妃子,而且以后還會有更多的妃子。對這張同治皇帝的肖像,該刊特意說明,中國的皇帝是至高無上的“聖人”,因此他不可能來為畫家的肖像畫擺姿勢。惟一的辦法就是臨摹一張中國人畫的皇帝肖像畫。

  午夜的迎親隊伍。婚禮隊伍的行進安排是有嚴格時間控制的,必須在子時結束前將新娘送入宮中。畫中的轎夫抬著皇后的金冊,兩邊是護衛的官員,由專人提著燈籠。

  根據辛普森的描述,畫中隊伍前面騎馬的是恭親王,而本來十六人抬的新娘大轎被畫成了三十二抬,多出來的十六個人應該是隨時准備替換的轎夫。新娘轎旁持香的官員曾被辛普森誤認為是一個滑稽角色,后來他才知道那是一位“欽天監監正”,他手持的香是用來計算婚禮隊伍行進速度的,確保迎送隊伍在正確的時刻將新娘送入宮中。

  ▲百姓偷窺皇帝婚禮。該刊在報道中詳細描述了偷窺的方式:中國店鋪的門窗上都飾有一層薄薄的窗紙,你隻需用手指頭在窗紙上戳一個洞,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偷看而不被別人發現。你可以看到街上的一切,而別人卻看不到你的眼睛。

  1872年10月初,英國畫家威廉·辛普森作為《倫敦新聞畫報》的特派記者晝夜兼程趕到北京。他得知大清皇室即將為十六歲的同治皇帝舉行一場盛大的婚禮。他的使命是為婚禮的各個場景畫速寫,記錄整個過程。在照片制版技術應用到報刊之前,版畫和速寫是刊物插圖的主要表現手段。辛普森為《倫敦新聞畫報》做的這組同治大婚圖文報道,為西方讀者揭開了中國皇室的神秘面紗。

  同治皇帝的婚禮,早在三個月前就開始准備了。慈安、慈禧兩位皇太后指派恭親王奕 負責各種復雜的預備儀式,包括納彩禮、大征禮、冊立皇后禮等。備受關注的婚禮行列(又稱奉迎禮)則是大婚禮儀的高潮。奉迎禮定於當年農歷九月十五日(陽歷10月17日)凌晨正式舉行。同治皇帝的兩位嬸母——恭親王福晉和醇郡王福晉負責“迎親”。農歷九月十四日晚上,她們來到了地安門外翰林院侍講崇綺的宅邸。

  崇綺是蒙古正藍旗人,有清一代惟一一名非漢族狀元,未來的新皇后阿魯特氏是崇綺的女兒。清代,皇后是從秀女中遴選的。當時垂帘聽政的兩宮皇太后意見不一,慈安相中了阿魯特氏,慈禧屬意於富察氏。同治皇帝沒有順從親生母親慈禧的意願,選擇了秀外慧中的阿魯特氏。

  同治大婚是一次奢華、盛大的婚禮慶典。前一天,紫禁城內喜氣洋洋。前殿后宮都用綢帶搭起了彩架,大紅雙喜、吉祥祝語抬頭可見,御道鋪設了紅氈,挂起了宮燈。紫禁城外也格外熱鬧,人們紛紛駐足觀看大街上來來往往的各地賀禮和皇帝聘禮。從未來皇后宅邸到午門的一路上處處宮燈高懸。

  九月十五日子時一到,欽天監的官員立即向外報告吉時,女官們便開始為新皇后阿魯特氏梳頭、著裝。最后,身穿大紅龍鳳同和袍,手握玉如意和蘋果(象征如意、平安)的皇后坐進了16人抬的婚轎。

  因為隻有即位前沒有成婚的皇帝才能舉辦大婚典禮,上一次清朝的皇帝大婚,要追溯到兩百多年前的康熙大婚了。兩宮皇太后希望同治大婚典禮辦得“普天同慶”。於是下諭:凡是穿花衣的人都可以到午門觀看皇后的儀仗。此諭一出,全城的花衣被搶購一空。沒有買到花布花衣的人們,干脆用花紙裁成彩衣穿在身上。由於多年沒有操辦皇帝大婚,宮廷侍衛也沒有經驗,居然有不少小偷混進了午門,渾水摸魚,偷走了宮中不少值錢的東西……

  特地來記錄這場皇室大婚的辛普森不在喧鬧的人群中,他沒有花衣,官方更禁止洋人觀看大婚典禮,所以他不得不躲在街道旁的店鋪裡“偷窺”。在報道中,辛普森寫道:“那驚鴻一瞥也足以撼人心魄。婚禮行列並不算太長,然而那些服裝和家具堪稱精美絕倫……三十二面旌旗和四十八面扇子、兩頂黑色的華蓋、兩個白色的假人、兩個用刺繡做成的黃色人和一百九十二盞燈籠。騎在馬上的恭親王顯得英俊瀟洒,他身旁有一個四杠大轎,這個轎子呈金色和黃色,由十六個身穿猩紅色長袍的轎夫抬在肩上(在這個轎子裡顯然坐著皇后)。”

  奉迎禮后,再經過召見禮、頒詔禮、筵席禮,到農歷九月十八日的慶賀禮后,同治大婚才算全部結束。此后,辛普森陸續把自己的速寫寄回倫敦的報社,他風趣的報道、精彩的插畫大受歡迎,掀起了西方世界“中國熱”的又一次高潮。

  范晶/文

  本版圖片由秦風老照片館、沈弘提供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