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海戰戰況激烈
戰既酣,致遠彈將罄,(鄧)世昌誓死敵。將士知大勢敗,陣稍亂,世昌大呼曰:“今日有死而已!然雖死而海軍聲威弗替,是即所以報國也!”眾乃定。世昌遂鼓輪怒駛,欲猛觸吉野與同盡,中其魚雷,鍋船裂沉。世昌身環氣圈不沒,汝昌及他將見之,令馳救。拒弗上,縮臂出圈,死之。
《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七
中日甲午戰爭中的黃海海戰,以北洋水師的戰敗而告終。然而,當時的戰局並不是很明顯,連日本聯合艦隊都認為黃海海戰不能以簡單的勝敗來概述,情況比較復雜。
1894年9月17日中午12時5分左右,中日雙方的艦隊在鴨綠江口的大東溝交火。當時日本聯合艦隊以吉野號為首,擺出英國教官教的單縱陣,向北洋艦隊靠攏。15分鐘后,北洋水師則擺出英國教官琅威理教的“鱗次橫陣”迎敵。交火之初,戰局是偏向北洋艦隊的,日本聯合艦隊被北洋艦隊攔腰斬為兩截,日本方面的高千穗戰艦中炮,秋津洲艦上的速射炮被炸毀,浪速艦吃了一炮,艦體進水。到13時8分,吉野號甲板中彈,堆積在艦炮旁的炮彈爆炸,死傷慘重。日軍比睿號軍艦上的士兵完全被炸成碎片,艦體烈火熊熊,拖著黑煙狼狽撤出戰場。日軍赤城艦的艦長更是被彈片削掉腦袋,當場死翹翹。
當初的戰果確實鼓舞人心,李鴻章接到的第一個戰報是:日本聯合艦隊已經喪失戰斗力。
然而,到下午14時左右,戰局開始逆轉,日本聯合艦隊調整隊形,反而對北洋艦隊形成包圍夾擊之勢。2時23分,超勇號中彈沉沒,揚威號擱淺,又被自家的兄弟——濟遠艦撞擊,於是徹底歇菜。到3時10分左右,北洋水師的定遠艦中炮,船體吃水,致遠艦前來救援,結果也中彈,船體嚴重傾斜。致遠艦的彈藥打完了,官兵們認為大勢已去,陣腳開始慌亂,管帶鄧世昌大呼:“今天是到了為國犧牲的時候,就算是死了,也不能滅了我們海軍的軍威。”於是大家才鎮定下來,鄧世昌將致遠艦開足馬力,撞向吉野號,可惜被吉野號魚雷擊中,壯志未酬,致遠艦沉沒。鄧世昌拒絕救援,沉海殉國。
關於致遠艦是否真的要撞向吉野號,學界有爭論,但是他殉國的事實是無可置疑的。
摸著心窩子說句話,北洋水師在大東溝打得還真不賴。即使是在戰局不利的階段,也能拼死迎戰,予日軍以重創。日軍確實也打了一場“神仙仗”,其旗艦鬆島號吃彈,造成貫穿性損傷,居然沒有沉。日本海軍軍令部部長坐的巡洋艦西京丸號,艦體嚴重受傷,居然也沒有沉,安然逃走。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恐怕跟距離和艦炮射擊頻率有關。當天12時交戰的時候,雙方距離5300米,北洋水師的遠距離大炮發揮了優勢,但到14時之后,日艦接近,距離在3000米左右,日艦隊的速射炮發揮了優勢。清軍的大炮威武,但日軍的炮彈密集,給予飽和射擊。
據戰后統計,日本艦隊一發炮彈致一人傷亡,北洋艦隊一發炮彈致二人傷亡,日艦炮的命中率為12%,北洋艦炮的命中率為20%。北洋艦隊偏偏輸了,輸在哪個上面?輸在炮彈的密集度和飽和度上面,惜哉!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