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張藝謀電影《歸來》特約評論之二】

張藝謀真誠《歸來》:空成一顆情感催淚彈

孫柏 嚴芳芳

2014年05月20日11:28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張藝謀導演加入樂視影業的第一部電影《歸來》成為當下的影視熱點,自5月16日上映以來,首周末票房已達到8240萬。我想從文學改編的角度來大致分析一下這部以父親“歸來”為主題的影片。

《歸來》改編自嚴歌苓的作品《陸犯焉識》,作品在塑造陸焉識這個人物時,最能打動人心的是舊時代的華貴書生在歷史激蕩中的轉變。這其中有他舊家庭許配的妻子馮婉喻的堅守和深情,有陸焉識從無愛無自由的束縛中到對妻子的深情守候。陸焉識對妻子愛的轉變在小說豐滿的人物形象中自然帶出。曾經寡淡無味的妻子,在歲月磨礪中終成愛的港灣與家的歸宿。這才有了陸焉識“回家”以及回家之后發生的變故。

在原著中,馮婉喻對丈夫長達二十幾年的守候有“敬神”一樣的心理堅守。在文革的起伏、歷史的驟變面前,這個曾經愛得卑微的舊式陸家“少奶奶”唯一秉持堅守的是對丈夫“敬神”般的愛慕,並成為了無法割舍的習慣。這一切的情感鋪墊使得原著小說中的陸焉識和馮婉喻在特定歷史背景中鍛造出的“情懷與高度”顯得豐富感人。

然而影片《歸來》僅截取最后8個章節,以文革結束陸的歸家與婉喻的失憶,陸想盡辦法幫妻子找回記憶並始終無望為結局。成就了又一個“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此刻,《歸來》成了一出情節極為簡單的晚年情深的愛的守候的贊歌。這其中隱去了人物復雜的性格及其成因,遮蔽了哪怕稍微比程式化的文革布景和文革式人物再深入些的歷史環境的定位與思考。《歸來》空成了一顆情感催淚彈,原作中想要達成的“人性情懷與歷史厚度”,瞬間被日常化的、普泛式的愛的執著與守候所達成的和解與寬容所取代。

先假設觀眾中大部分人並未讀過原著,僅將《歸來》作為一部關於等待的老夫妻間的愛情故事,或者文革時期造成的愛情悲劇來看。影片本身關於愛的表達也平淡,甚至寡淡了些。影片從陸焉識雨夜逃回家開始,之后兩人之間守候的大部分情節淡到缺乏情感張力。當然先要肯定天橋見面的四組緊湊的平行蒙太奇是全片最成功的一個段落。影片中不斷重復的“接站”讓人看到一點《初戀五十次》的“失憶”故事加若干韓劇陪伴失憶愛人的橋段。作為成功的愛情電影,陳可辛1996年的《甜蜜蜜》同樣以綿延幾十年的感情為重點,相比《歸來》,《甜蜜蜜》時代感清楚強烈,在真實的時代感中樹立起的人物形象也更為飽滿感人。

還是以原著為參照系,影片將陸焉識的才氣以糾正醫生發音不准和修鋼琴兩場戲簡單帶過,更不用論及在原著中有著豐滿性格的鄧指、丹丹等典型人物地徹底消失和扁平化。

鞏俐和陳道明的表演可稱精彩,但在他們精彩的表演中看不到人物角色性格的延展。三個孩子與父親歸來之后的關系在原著中摹寫得清晰真實,而電影則刻意減少了父女感情沖突的戲份,以至於把時代帶給這對父女的糾葛起伏、人性的卑微殘忍都減少到零。例如,原著中丹丹打著羽毛球面無表情地看父親被捕,而影片卻將丹丹年齡改小為三歲,明顯弱化了父女沖突。

導演可以說,請將這隻看做一個情感故事。但我們講述故事的方式,故事如何被講述正代表著你對生活和歷史的理解。

總之,整部影片真誠的《歸來》卻難掩故事本身的平淡,缺乏吸引力,當然背后更深的是其對歷史感的消解和情感內蘊的蒼白乏力。

(作者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師)

[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文章不代表人民網文化頻道觀點,隻代表署名作者的個人意見。]

(責編:陳苑、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