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未知的自己——張德芬心靈悅享會”22日晚在京舉行。活動中,談及現代社會的“女漢子”現象,台灣心靈成長作家張德芬表示,正是父母的態度讓很多女孩變成“女漢子”。“現在社會上有那麼多‘女漢子’,就是因為小時候你的父母可能會說‘這孩子怎麼不是男的’。你會想,‘我雖然不是男的,我要比男的還要強’。其實是父母定了你的調。”
“我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
張德芬,台灣心靈成長作家,曾當過風光的台視新聞主播,經歷過失敗的婚姻,又到美國深造,擔任某知名公司營銷經理,卻以憂郁症收場。最終,張德芬搬到北京郊區做了四年的家庭主婦。2002年起,她決定全力追求內在心靈的世界。
2007年,張德芬的第一本心靈小說上市。到2014年,她已經成了一個出過多部圖書的心靈成長作家。
然而,在她眼中,自己本來並不是個心靈導師。“我感覺我像是一個導游。我可以告訴你去哪一家餐館吃、哪裡有最好的酒店,我可以做最好的導游,當然我還沒有做過導游。但我在做心靈界的導游,這份工作是老天賜給我的。”
當然,如今這個心靈導師的身份和張德芬此前的經歷也有很大關系。“40歲之前,我擁有很多,我有學歷、有才華,我在非常大的公司裡面當亞太地區的品牌營銷經理,也有兒有女,一切都是非常美好。但我那時候內心還是那麼焦慮、那麼不快樂。”
“那時候,我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我很了解自殺的人想干什麼,就是感覺不到人生的美麗,感覺不到未來的希望,很多東西都沒有辦法滿足他們。人最怕就是這一點,當你擁有一切時會覺得非常空虛,沒有快樂的感受。”
父母的態度讓很多女孩變成“女漢子”
張德芬認為,很多時候,一個人3、4歲時候父母對他的態度就定了他的一生。“如果你的父母把你當成養雞、養狗的方式,要你爭第一名,那我做什麼事都要第一,都要競爭。”
在她看來,正是父母的態度讓很多女孩變成“女漢子”。“現在社會上有那麼多‘女漢子’,就是因為小時候你的父母可能會說‘這孩子怎麼不是男的’。你會想,‘我雖然不是男的,我要比男的還要強’。這其實是父母定了你的調。”
她說:“很多父母從小帶著很高的期望看你。如果你讓他們失望了,父母的感覺就是‘這孩子怎麼這麼笨’。你長大以后,他們看你的眼光就像詛咒一樣把你框在那兒了。你總會覺得,自己不夠好,然后必須要再好一點。這些都是我們生命中的阻礙我們幸福、快樂的內在因素。”
很多人活到快20歲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談及當下大學生的狀態,張德芬表示,在大學裡面最常聽到的問題是,“我不知道我要什麼”。“為什麼你活到快20歲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因為從小到大,我們父母幫我們決定了你要什麼。”
她說:“就像我考大學的時候,我非常喜歡文學,我想要進中文系或者外文系。但是我父母說,將來希望你出國留學。到現在,我念的工商管理全還給老師了。我最不會理財,我永遠不知道我錢包裡面有多少錢,我對數字沒有概念,我的興趣就是文學。”
在張德芬看來,很多時候父母並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什麼。“現在大部分的父母都自以為知道小孩子要什麼。但是,你應該問一下自己的內心,什麼是你想要的。你如果沒有跟自己連接,只是順著父母、學校的體制走的話,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要與父母離婚
張德芬認為,很多問題的產生都來源於孩子與父母的關系,而解決這些問題並不是要改變父母。“我們長大以后都很清楚我們父母在哪裡有問題,我們甚至恨他們,我們可能覺得他們不對,但是我們永遠沒有辦法改變他們,我們要改變跟他們的互動模式。”
說到如何改變與父母的互動模式,張德芬用了她書中的一句話,“你要跟父母離婚”。她說:“如果從孩子的觀點來看,你永遠沒有辦法原諒他們。但今天你不是5歲的小孩了,你已經長大了,你應該感謝父母把你帶來。你要在心裡用成人的方式跟父母交談。我講一句話,你要跟父母‘離婚’。”
她說:“我跟我的父母非常的牽纏的,我父母非常愛我。但在我自己內心有力量的時候,我跟他們順利地‘離婚’成功,現在我跟我父母的關系非常好,他們非常知道界限,不會給我添麻煩,我把他們照顧的很好,他們過得很開心。”
張德芬最后說:“其實所有的幸福快樂會取決於你跟自己相處得能力,你跟自己相處得能力很大部分取決於你跟父母的關系,因為父母是我們生命的源頭,如果你跟你生命的源頭沒有連接上,你怎麼能夠心安理得,怎麼能夠舒舒服服的呆著,請用成人的眼光跟您的父母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