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祖良手抄的四大名著。龔平 攝
在宜興市楊巷鎮新芳橋西街,有一位老人名叫錢祖良,他酷愛小楷手抄本,從退休后至今,他不論嚴寒酷暑,每日都會抄寫,眼看著長台上壘得有42公分高、30本裝訂整齊的蠅頭小楷手抄本,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這是如今80歲的錢祖良17年心血的結晶,讓人感到驚嘆不已。
通訊員 龔平 記者 季娜娜
退休后萌生手抄四大名著
四處購買合適毛筆
走進錢老的家門,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迎面而來,廳堂兩邊,挂滿了條幅對聯,細讀品味,使人明理,催人奮進。錢祖良農家出身,自幼酷愛書法,由於家境貧寒,小學畢業就輟學了。他寫得一手好字,16歲時曾在某區政府當過兩年通信員,有時代理文書工作,后轉入糧食系統。幾十年工作之余,他始終不忘習練書法,楷、篆、隸、草各種字體都拿得起,尤以蠅頭小楷最為見長。行雲流水,洋洋洒洒,令人嘆為觀之。94年退休以后,錢老依然對書法情有獨鐘,並生發出手抄四大名著的想法,以此傳世后代,倒也不無意義。
說干就干,他先用油光紙開始抄寫《三國演義》,寫到十幾回發覺不行,油光紙不宜長期保存,又用宣紙重寫。市場上的毛筆都是“大路貨”,不能用。他專程去蘇州、上海都沒買到理想的毛筆,后來從安徽涇縣某筆廠買來小楷狼毫,這下終於滿意了。
一天要抄6小時
寫禿80多支毛筆
用毛筆抄寫300多萬字的四大名著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錢老志已立,心已決,他給自己作了一條近乎殘酷的規定:不論寒冬酷暑,每天上下午各抄寫3小時。但實踐不久就遇到了情況,老伴患了重病,錢老陪伴到處求醫,服侍左右,隻能盡量擠出時間抄寫,直到2000年老伴病故,才抄完第一部名著《三國演義》。錢老強忍悲痛,繼續抄寫。由於生活瑣事的牽制,速度依然較慢。經友人勸慰,於2002年續弦,從此錢老集中精力,奮筆疾書,最高時一天達4000多字。直至錢老寫完了四部巨著的最后一個字,共用去300多張宣紙,寫禿了80多支毛筆。
盡管視力模糊,肩周炎越發疼痛,但錢老感到心情特別舒暢: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終於戰勝了一切困難,完成了平生一大宏願。他常對人們說,他能做成這件大事,與老伴的支持分不開。老伴包攬了一切家務,每餐吃飯時才招呼他下樓﹔在裝訂和切齊的過程中老伴也給予不少的幫助,這一宏偉工程得以順利完成,老伴功不可沒。
暑假免費教孩子練習書法
累計小楷400多萬字
錢祖良是一位有著50多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他用毛筆抄寫十五大——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字跡工整,裝訂整齊。他每年都為周圍群眾書寫中堂、對聯和字條,僅“朱子家訓”就有30多幅。他還把一些富有文化內涵的文字資料,諸如《毛主席詩詞》、諸葛亮的《出師表》、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及《百壽圖》、《百福圖》等書寫工整,裝訂成冊,永遠保存。每年暑假,他還義務教授一些中小學生練習書法,累計小楷字達400多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