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館之寶錯金銀重絡銅壺(戰國)
●文物介紹:與“金獸”和其他金器同時出土的是一尊重金絡青銅壺,即裝金子的容器。殘高為24厘米,口徑12.8厘米,腹徑22.2厘米,足徑13.8厘米,是中國青銅時代泥范鑄造技術的完美作品。雖然金獸等被認定為西漢時期的,但此青銅壺卻是戰國時期燕國的產物。
●歷史意義:在於銅壺有三處銘文:一處為口內,內容為“廿五重金鉻壺受一孛五紂”,這是一批器皿的編號、名稱及容積,孛、紂為戰國時燕國的專用量詞,故可確認此壺鑄成時為燕國器。第二處銘文在圈足內側,雖被銳器鏨鑿,但從殘跡中可見約三四字,可能為“王后右酒”,應為使用者的記銘。第三處銘文在圈足外緣,共有刻銘廿九字,銘文為“隹王五年,奠易(陽)陳旻,再立事歲,孟冬戎啟,齊藏戈子斿。陳璋內、伐匽(燕)邦之獲”,內容與現藏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的陳璋方壺大致相同,可互為補正,故此壺又俗稱“陳璋圓壺”﹔這一銘文反映了戰國中期的一大歷史事件:燕王噲禪讓,由相國子之執政,三年引起燕國內亂,在齊王的陰謀煽動下內戰越甚,齊趁機發兵攻打燕都城,在“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的情況下大勝,並掠獲燕國王室重器。此青銅壺造型奇偉,紋飾華麗,又是集三處銘文於一身,藝術價值無與倫比。可惜此行未見其展出。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