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北京延慶重修野長城 路況差材料靠騾隊馱上山(圖)【2】

趙婷婷

2014年09月15日08:12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北京延慶重修野長城 修復材料靠騾隊馱上山

  亮點

  首次修復石邊長城

  施工復雜工作量大

  據文物專家介紹,長城根據建筑材料的不同,分為土邊、石邊和磚石長城三種。此次修繕的九眼樓段長城就屬於石邊長城。

  位於延慶縣四海鎮石窯村的九眼樓段長城,始建於明朝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經過數百年風刀霜劍的洗禮,以及戰亂等人為因素的破壞,如今邊牆已全部坍塌。工人師傅對500余米長的牆體進行了仔細的清理后,沒有發現灰漿、城磚以及條石的痕跡,全部為不規則的石塊堆砌而成,因而確定其屬於石邊長城。

  據了解,“九眼樓”的名稱是因其敵樓外牆四周各有九個瞭望孔而得來。因為與眾不同的外觀和重要的軍事地位,九眼樓曾被古今無數學者詩人所頌揚。今年5月,延慶縣啟動了對九眼樓段長城的修繕保護工作。這是延慶縣首次修復石邊長城。

  和磚石、土邊結構長城不同,石邊長城大多位於崇山峻嶺之中,就地取材用毛邊石干碴而成。“修的時候,先要把塌了的石頭倒到兩側去,露出原始地基進行加固,再把石頭倒回來砌牆。一塊石頭平均要倒六七次,工作量非常大。”施工負責人介紹。

  這次修復包括敵樓和500多米長的城牆,既能為修復石邊長城積累經驗,也為九眼樓所在的四季花海溝域增添一處人文景觀。

  對話

  長城的修復

  趕不上倒塌

  對話人: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

  北青報:長城目前的保護狀況如何?北京段長城的狀況是如何?

  董耀會:全國的長城牆體保存好的隻佔到10%,自然、人為等因素造成的破壞十分嚴重。中國長城學會日前發布的《長城保護30年的回顧》中提到,受長期以來的地震、洪災、風雨侵蝕等自然因素的影響,長城的保護狀況不容樂觀。以明長城為例,牆體隻有8.2%保存狀況較為良好,而74.1%保存的狀況較差,甚至隻剩下地面的基礎部分。搶救、保護這些長城已經刻不容緩。北京段長城的保護狀況在全國來看還算是比較好的。

  北青報:針對長城的修繕和維護一直沒有停過,但長城整體的保護狀況仍不容樂觀,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董耀會:長城的歷史太久,體量太大了,所有的修繕都是少數的、局部的,沒有也沒法進行全局性的修繕。這其中有兩個因素,首先是政府財力的投入跟不上,長城分布的范圍廣,面積大,僅靠政府的力量是難以維持的。其次,是長城保護的人員投入不夠。如此大體量的長城僅依靠地方的幾個文物工作者和少量的志願者來保護是不可能的。長遠來看,長城保護除了政府要加大力量,還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我們希望通過建立長城保護基金,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長城保護,建立起民間的保護隊伍,做到有危險隨時報告。

  北青報:未來對長城保護的手段和方向是否會有所不同?

  董耀會:絕大部分長城都屬於未開發的“野長城”,未來對長城的修繕屬於搶救性的。首先要把長城的保護納入到有序的管理狀態中,實時掌握長城的變化動態。現在每年有很多長城在倒塌,由於沒有納入監管,很多地方的長城倒塌之后甚至都沒有人知道。其次,應該建立保護隊伍,搶救性維護瀕危長城。此外,還應該加大對長城保護的宣傳,使沿線的政府、老百姓不再人為破壞長城。

上一頁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