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的臉部
朱紅的衣領
斑斕的鎧甲
一尊復制品還原了秦俑原本的色彩 記者張宇明 翟小雪 攝
你想看彩色的秦俑嗎?為慶祝秦始皇兵馬俑發掘40周年,“真彩秦俑”展覽昨日在秦陵博物院開展,展出了包括綠面跪射俑、彩色腰帶的軍吏俑等37件(組)彩繪陶俑、俑頭、陶片、遺跡等,其中絕大部分是首度向公眾展示。
秦俑原本個個五彩亮麗
“灰頭土臉”一直是世人對兵馬俑的印象。其實每個秦俑都有彩繪,但出土前就因為地下環境等因素,導致大部分秦俑色彩已經脫落,僅存殘跡。加上出土時環境由濕潤變為干燥,失水嚴重,秦俑第一層的生漆層卷曲干裂脫落,上面覆蓋的彩繪層也隨之脫落。
1974年秦兵馬俑坑發掘時,發現了一些局部彩繪痕跡。1998年兵馬俑二號坑出土了8件較為完整的大面積彩繪跪射俑。生漆層的保護與修復遺址是兵馬俑彩繪保護的重大課題。
昨日的展覽,就是兵馬俑彩繪保護技術的一次展示。記者在現場看到多尊彩繪秦俑,綠面跪射俑臉上淡淡的綠色非常清晰,高級軍吏俑背后的五彩斑斕的腰帶、還有的跪射俑有粉紅的臉朱紅的甲帶……
記者獲悉,本次展覽分為四個單元:色彩的奧秘、裝飾的靈感、喪葬的藝術、智慧的延續,從不同層面分別探尋親用色彩的物質構成及其文化上的象征意義,還原一個真實的秦帝國色彩世界。
色彩回貼讓彩繪秦俑亮起來
千人千面、絢麗多姿是秦俑的特點。細看這次展出的秦俑,每個都栩栩如生,面目生動。
當初在秦俑發覺時,最迫切的問題就是殘存的彩繪卷曲脫落。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考古發掘的同時,就要進行保濕,加水和特制的液體,快速提取,隨后送至修復室內進行后續的保護修復。修復好了之后,根據需要送到實驗室、庫房或展廳。
不僅要讓秦俑出土時的顏色得到很好的保護之外,還要將脫落並混在土中的顏色從土壤中分解出來,按照原來的圖案重新粘回兵馬俑身上。這稱之為“回貼”的技術難度很大,也是今后秦俑彩繪保護研究的努力方向。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尊高級軍吏俑背后的五彩斑斕的腰帶,就是“回貼”的成果。復雜的花紋,眾多的色彩,對稱的圖案,非常漂亮。在秦代,生漆層用樹脂涂抹,再用各種礦物質原料提取成顏料彩繪。
例如,紅色用朱砂,粉色用骨白加朱砂,棕色用棕色泥土,黃色用赭石或釩鉛礦……正是因為是無機物的礦物質提取制成的彩繪顏料,所以能夠長期穩定存在,即使脫落也能從土裡提取出來。
本次不僅展出了修復和回貼后的秦俑,還展出了一些仿制的彩繪“新秦俑”,讓觀者進入到秦俑原本色彩斑斕的世界。展出將於明年3月28日結束。(記者陳黎 實習生吳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