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王寶和,已經算是鼎鼎大名了,他的經歷可謂傳奇,頻繁見諸電視台和平面、網絡媒體。他憑家傳的縮骨功獨步“江湖”,並且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
王寶和,今年整整七十歲,從六歲起開始跟父學藝,七歲就登台表演,到如今已經六十幾個年頭。王寶和出生在一個農民雜技世家,當年名震京城的“天橋八大怪”之一的雜技大師王玉林就是他的曾祖父。
初見王寶和是在吳橋雜技大世界一個四合院裡,門頭上挂著一塊匾題曰“鬼手居”。這人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不太好接觸,從眼神裡可以看出是見過大世面的人,雖然看上去是一個干巴瘦的小老頭。知道我的來意之后,王寶和說:“縮骨功現在已經不怎麼練了,你也沒機會看到了。”心一下涼了半截,我就是來採訪這個的,他不練我怎麼拍照片?
我開始找話題,跟他聊天,扯點別的,把我之前了解的他的背景資料都說了出來,他開始慢慢地跟我熟絡起來。“為什麼不練呢,是因為我現在年紀大了,不像年輕的時候練一次縮骨功個把小時就能恢復,現在要是練一次要四五個小時才能恢復平常的狀態,年紀不饒人呀。”他終於說了一個我能接受的理由,畢竟對於一個老人而言,不能強人所難。
當我問起,在家裡還有沒有子侄或者孫輩研習此術,他搖搖頭。“現在早沒人練了。”我繼續問為什麼沒人練了呢,他搖搖頭說:“練縮骨功實在很苦,自己的孩子有口飯吃誰舍得還練這個。當年練這個是生活所迫,讓觀眾看著表演的人挺慘的把身子蜷縮成那樣,會覺得可憐多賞幾個錢而已。”他吸了口煙接著說:“練這門絕藝,期初非常慘,要在孩子五六歲的時候,靠大人幫著把肩關節拉脫臼,然后再裝上,沒幾次就眼淚橫飛鬼哭狼嚎了,整個肩膀都能腫起來,第二天接著練,什麼時候肩膀不再腫了,也不覺得疼了,就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自己把膀子環兒卸下來,再自己裝上,什麼時候這個能自如了,也就差不多了。”聽到這兒我一身雞皮疙瘩,雖然詳細練功的法門老人沒有細說,估計即使有了法門心法也好受不了。
也對,當下生活環境能有勇氣讓孩子練這門絕藝的家長估計是沒有。也有人曾經打聽過能不能拜師,聽了大概過程果斷打消了念頭。這門絕藝王寶和算是最后的傳人,在他之后估計是要失傳了,王寶和說起這個隻能表示出無奈和遺憾。
王寶和,還有一門絕藝,其實在舊社會算是個開場的小把戲——“三仙歸洞”用來招引人氣的。“三仙歸洞”就是三球兩碗間可以變化莫測,前任港首董建華看完表演后給他冠了個“鬼手”的雅號。這個雅號后來越叫越響,在他的堂屋裡,挂著類似於“天下第一快手”等等各個名家題寫的字匾。
王寶和現在演出不斷,雖然七十歲可還是閑不住,到處演出,傳播中國傳統的戲法兒和雜技。
本版文並圖/本報記者 黃亮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