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我有幸親耳聆聽了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深受鼓舞,倍感親切。習總書記的講話,全面闡述了黨對文藝工作的指導方針,重視文藝的力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這是對文藝工作者的巨大鞭策,也是對我們文藝工作者的總動員令。
文藝工作者唯有准確表達民族發展和文明進步的時代主旋律,方能藝術生命常青。身為一名音樂工作者,應當自覺承擔起這一歷史文化使命,將民族復興的強國夢作為個人藝術夢想的終極目標。對此,我有幾點體會: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就必須處理好文藝與人民的關系
總書記講到,“人民需要文藝、文藝也需要人民、文藝要熱愛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改善文化民生和提高人民精神生活質量,這是我們的重要職責和使命。落到音樂工作上來,就是要讓來源於人民、屬於人民的音樂文化藝術,最終回饋於人民、惠及人民。
首先,音樂是情感的藝術,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意味著准確表達人民群眾的基本情感。這要求我們真正深入生活實際,切切實實與基層群眾打成一片,真誠感受人民大眾的生活現狀。這些年,中國音協定期組織了不少藝術家進行全國各地的採風體驗活動,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形式,推動更多的藝術家多一些基層生活的實地積累與實踐,多接接地氣,在領域內形成從人民群眾的火熱生活中挖掘素材、從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中提煉主題、從人民群眾的審美需要中汲取靈感的實事求是的創作作風,使我們的創作、表演與人民群眾保持最直接的聯系。這樣讓更多的音樂作品真正轉化為人民大眾心裡、口頭的歌,使廣大群眾尤其是基層人民得到音樂文化成果的實惠。
其次,要加強對音樂文化產品生產的引導,以優質作品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自覺創作思想性、藝術性、娛樂性有機結合,將思想性寓於藝術性、娛樂性之中,既表達群眾的真情實感,反映人民大眾的日常生活情趣,又符合主流價值觀的音樂文化產品,從而引領大眾音樂文化潮流。同時要激勵廣大音樂工作者樹立精品意識,努力豐富音樂作品的表現力,不斷提升藝術境界,以更多高品質的藝術作品服務於人民。
再次,我們要努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音樂人才隊伍為人民服務。這兩年來,除了青歌賽、金鐘獎等國家級音樂人才選拔平台外,各檔音樂選秀類電視節目一度火熱,開拓了音樂人才發現渠道。我們還需進一步健全有利於優秀音樂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面向全社會發現吸收音樂新人。繼續培養更多德藝雙馨、為人民群眾所認可、為廣大音樂工作者敬重的音樂藝術家,在全社會形成模范帶頭作用,引領和提升民族精神境界,推動社會進步。
二、高揚中國精神和時代旗幟,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創作文藝精品
民無魂不立,國無魂不強。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文化對推動社會全面進步愈來愈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我黨歷屆領導人都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並形成了一脈相承的文化強國基本戰略。當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振興之魂和強國之魄,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動力。總書記說,“愛國主義是常寫常新的主題”。音樂文化要充分發揮它在傳播愛國主義、凝聚民族力量、高揚時代旗幟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一,通過音樂藝術表達深厚的民族國家情感,實現中華民族傳統人文精神的時代升華。我曾經創作了大量歷史題材歌曲,如劉歡老師演唱的《得民心者得天下》,還有《黎民百姓長久》、《天下英雄》等,通過解讀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仁愛精勤、憂患意識、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等思想,增強觀眾的民族認同感。
其二,通過音樂作品展現和平安定時代人們幸福生活的喜悅之情、對祖國大好河山由衷的贊美熱愛之情和國家走向富強的深深民族自豪感。我創作的一些歌曲,如《大地飛歌》、《踏歌起舞》、《愛我中華》等,都是改革開放以后民族復興精神面貌的真實寫照。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盡情抒發人們心中對祖國共同的熱愛,也強烈表達全國人民希望祖國繁榮富強的共同夢想。
其三,通過音樂文化傳遞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風尚與節奏,音樂文化要從內容到形式、從創作理念到技術手段時時推陳出新,才能緊跟時代步伐,唱出時代的心聲,從而達到聚攏民心的效果。
藝術是人類靈魂的家園,作為音樂文化工作者,應當自覺守護民族精神家園,自覺關注國家強盛、民族復興大業,關注民生百態和百姓生活,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融入音樂創作和音樂活動實踐,為實現文化強國夢努力奮斗。
三、打造優秀的音樂文化產業品牌,推動中國音樂走向世界
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已提出多年,黨和國家多次號召要“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借鑒,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共同維護文化多樣性”。中國音樂既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我們當今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直接體現者。音樂文化作為超越語言的“世界語”,是架起世界各國之間溝通交流的天然橋梁。音樂工作者應自覺推動中國與世界文化平等交流對話,使中國文化成為有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世界多元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年來,中國音樂文化走出國門取得了長足成效,主要是配合我國的外交大局發揮了積極作用,在促進國際合作的同時,極大地提升了我國音樂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加之政府在海外建設中國文化中心這一戰略性舉措的實施,也極大地提升了中國音樂的國外傳播力。隨著這些對外文化交流渠道的不斷擴展,音樂對外演出市場日漸繁榮。但是要進一步加強中國音樂文化世界影響力的后勁,打造真正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高品質音樂文化產業品牌,還需要我們從質量上狠下功夫。
首先,要加強中國音樂文化民族特色的表現力。國際文化的舞台,歡迎多樣性,貴在差異性。我們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自己的民族性,呈現個性化差異,才能與世界文化和而不同,以獨特的中華文明化入人心,在世界文化園地裡佔有一席之地。比如中國民族聲樂、民族器樂的演唱演奏技法,是典型的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它讓世界驚艷於中國民族音樂的無窮魅力。我們應該更多地推出一些高品質、高水准的海外演出,將中國風格的音樂作品推介出去,才能起到音樂文化交流的積極作用。
其次,要在對外音樂文化交流中傳遞中國價值觀,傳遞中國夢想。藝以載道,中國音樂文化是中國價值觀和中國夢的傳播載體。中國文聯打造的“今日中國”以及國務院僑辦的“四海同春”文化品牌,在加強世界各地華僑華人的感情交流和文化聯系的過程中,通過“團圓”這一四海中華兒女共同的血脈之根與文化之魂,托起海內外炎黃子孫實現民族復興的共同“中國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通過這個平台了解中國,認識中國,感知並喜愛中華優秀文化。因此,音樂文化工作者當自覺錘煉技藝,創新工作方法,集合群體智慧,建設更多足以代表國家形象,質量、效益、競爭力和生命力俱佳的音樂文化品牌走出國門,真正使中國音樂文化成為增強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力量。
當前世界文化潮流浩浩蕩蕩,時不我待。我願做中國夢的一個音符,與廣大人民藝術家一道,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旗幟,堅持以為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辛勤勞動,努力創作,做時代優秀文藝家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
(作者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 徐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