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是內地樂壇特有的產物,有些有科技含量,有些卻淪為笑談,它們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進入人們的生活——洗腦是神曲最大的特色。
近來,王蓉一首神曲 《小雞小雞》橫掃社交網絡,網絡主播LULU 的 《小雞嗶嗶》 也被網友推為“神作”。張洪量創作的兩千多字詩朗誦叫神曲﹔華晨宇的新歌僅三個英文單詞叫神曲﹔許嵩把“天干物燥、小心火燭”唱了三分鐘也叫神曲,還有 《江南Style》(韓國)、《姐姐》(台灣)、《小蘋果》、《好樂Day》 ……有網友對歌曲如此博眼球的方式批評道:“通過這樣的方式,引來關注度,這種歌手真是可悲。”
雖然罵聲不斷,但是神曲依舊層出不窮。那麼,為什麼這些音樂人和歌手如此熱衷於制造神曲?
王蓉歌曲毀譽參半
《小雞小雞》是繼《小蘋果》之后又一支走紅的網絡神曲,被定義為“農業說唱重金屬風格后的后現代鄉土的士高”,去年,王蓉因中英文無序混搭的《好樂Day》而受到關注,也因此嘗到了這種歌帶來毀譽參半的名氣的甜頭。
王蓉經紀人老貓日前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他曾推出網絡神曲《傷不起》,也是他力勸王蓉唱《我不是黃蓉》、《小雞小雞》、《好樂Day》、《壞姐姐》這樣的神曲,“關於你說的毀譽參半,我覺得很好,任何受到關注的人都會有爭議,爭議之后才是結果,現在下結論會顯得不專業而且急躁”。
老貓自稱對市場有切身體會,“首先,2012年以后,正常的流行歌曲營銷難度很大﹔其次,同類的東西大家都能做,最理想的是作品不具可比性,嘻哈小電音《我不是黃蓉》 的成功就是因為符合潮流,音樂風格跟歐美接軌(嘻哈電音),歌詞天馬行空,(歌詞)內容扎根內地”。《我不是黃蓉》曾引發爭議,王蓉所在的香港唱片公司不允許這首歌上線——“想推出?改歌詞。當時吵得差點掀桌子。《傷不起》也是這樣,當時很多人反對,最后彩鈴下載1400萬次,拿了總冠軍。”
老貓感慨:“我們其實挺難的,一沒錢,二沒勢,推一個作品太難了,隻有歌曲神了,才能飛到千家萬戶。所以,哪怕罵聲一片,能獲得一絲一毫的回饋,我們也感動。”
面對神曲別太認真
《卷珠帘》曾把劉歡感動得抹淚,這首歌的詞作者李姝近日接受記者的採訪,她是個典型的文藝青年,喜歡林夕的詞。對於神曲,她沒有嗤之以鼻,她坦陳不喜歡這樣的作品,但表示尊重每一種音樂類型的存在,覺得這類作品可以說是人們減壓的出口。
對於神曲引發國人審美能力下降的論斷,李姝不認同,“我身邊的人都會提到這些曲子,他們覺得有趣。我覺得成功的作品不一定是嚴肅的,人們下班后尋找的出口總是輕鬆的,切勿把神曲風靡上升到審美和文化的高度,有時候,它就是一個笑料,千萬別當真”。
孫楠接受記者專訪時明確表示,自己不會唱沒有藝術水准和高度的神曲,“像《小蘋果》 這樣的歌,我家小孩也在唱,我相信它存在就是有意義的。用藝術眼光來評定,未必夠水准,但作為百姓文化,隻要市場需要,觀眾喜歡,我覺得都可以”。
用神曲推廣中國文化
神曲作者中,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當屬龔琳娜和老鑼這對夫妻。《忐忑》、《法海你不懂愛》、《金箍棒》等剛面市時,評論幾乎一面倒地質疑,如今越來越多的神曲出現,樂評人鄒小櫻認為,是時候公正看待龔琳娜了。
“用一種流行簡單的方式來創作,但是編配、音樂質量相當考究,我們能聽到二胡等傳統樂器,聲部也是非常有層次的。我們是想把姿態放下來,不炫耀任何技巧,用詞也直白,但我不覺得直白就沒有藝術性。”龔琳娜如是說。
龔琳娜本人的演繹也十分出色,從當代藝術方面來看甚至可以說是一種人聲實驗——嗓子當做樂器,並取消歌詞在語義上的功能,以及民族音樂與西洋流行音樂的融合。龔琳娜在新民樂方面是有所建樹的,她在網站開設的民歌講座,可以看出她的努力和研究。對此,鄒小櫻說:“龔琳娜是一位新民樂實踐者,她一直都是前衛藝術家,《忐忑》走紅真的是誤打誤撞,《法海你不懂愛》 中有手風琴、大提琴、二胡,中西合璧,走的又是五聲的路子,你覺得副歌很洗腦……我覺得這代表了她的新探索,讓新民樂通過娛樂化進入公眾視野。”(記者 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