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北京老字號最老可至明朝 “柳泉居”最初為酒館

2014年10月31日08:04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北京老字號最老可至明朝 “柳泉居”最初為酒館

  小時候,我住西單,熟悉北京的人都知道,那兒是北京有名的商業街。當年西單老字號林立,在這裡生活就被老字號包圍了。飯館有同春園、又一順、峨眉酒家、四川飯店、玉華台、烤肉宛﹔商業有賣百貨的西單商場、賣眼鏡的精益﹔賣書的有中國書店,娛樂有首都電影院、長安大戲院。隨著西單擴馬路、蓋高樓,這些買賣基本都挪窩了,隻有西單商場、首都電影院產業升級,堅守陣地。但又有一些我們不以為老的老字號,在這條街上開始了新的征戰。

  多老算老字號,這是個問題。按照商務部《“中華老字號”認定規范(試行)》的標准,凡品牌創立於1956年以前,符合標准的企業都可以申請中華老字號。這個規范出台於2006年,也就是說當時能滿50年的企業就有可能成為老字號。

  北京老字號最老能到明朝。鶴年堂藥店永樂三年(1405年)開業。緊隨其后是便宜坊烤鴨店永樂十四年(1416年)開業。再有柳泉居,應該創辦在明中期,當年是個酒館,現在專司賣豆包、烤饅頭。嘉靖九年(1530年)六必居醬園開業。這是我所知北京幾家明朝開始的買賣。至於是否真有這麼久的歷史,當然也有不同的說法。

  清朝出現的字號,最著名的是康熙八年(1669年)創設的同仁堂。包括同仁堂在內的清朝這些字號有個特點,多少都和宮廷有點關系。比如創立於乾隆時期的都一處燒麥館、一條龍羊肉館、天福號醬肉鋪,都有與皇家有關的傳說:乾隆題匾都一處、光緒私訪一條龍、慈禧愛吃天福號醬肘子。

  及至晚清同光中興到北洋政府時期,北京商業又進入一個繁榮期。北京老話“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瑞蚨祥”中的內聯升鞋店、瑞蚨祥綢緞庄都開業在同治年間。餐飲業的全聚德、八大樓、八大春之類,也都創立於晚清民初這一段。這時期還能看出西方文明對北京商業的影響。出現了給孫中山配過眼鏡的精益眼鏡公司、專賣鐘表的亨得利鐘表店、北京最早的啤酒廠雙合盛。

  建國初期,北京新開了一批買賣,主要為照顧外埠到北京定居人士的生活習慣,和為外事活動服務。如適合四川人口味的四川飯店、峨眉酒家、力力豆花庄,從長沙遷來了曲園酒樓,天津遷來鴻賓樓,上海遷京造寸西服、中國照相、四聯美發等。

  上述這些企業基本都在商務部授牌的70余家北京中華老字號之列。其他夠年頭、沒經國家認証、民間自封的老字號就更多了。北京這麼多老字號,老的幾百年,短的幾十年,是否還能適應現在人們的要求呢,是否有被時代淘汰之虞?這就要說到前文所說現在北京有一些不被當做老字號的老字號。

  當路易威登上肩,有想過這是一家1854年創立的老字號嗎?當蒂芙尼、卡地亞、寶格麗上手,誰會想到它們從1837年、1847年、1905年走來嗎?當巴寶莉上身,您有想到它源自1891年嗎?

  穿上瑞蚨祥顯得復古,穿上巴寶莉顯得時尚,同是一百多年的品牌,同在這個城市出現,何以本土品牌和外來品牌差異如此巨大?這是個有趣的話題。

  或許我們重傳承,洋人重創新?也不是。幾年前,在國家博物館看《路易威登藝術時空之旅》,路易威登對傳承的重視和對自己歷史的珍愛,超過我們絕大多數老字號。

  我想差異的關鍵,大約是外來品牌師古而不泥古,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

  我們的老字號,當然有些也能借古開新。但也有不少老字號,更願意躺在自己的歷史上,慨嘆人心不古,我們這麼好的東西沒人認。長此以往不僅無法開新,連古也守不了。這樣的企業是沒明白老字號的真正意義。

  老是信譽,是用幾十年、幾百年建立起顧客的信任﹔老是誠敬的態度,是對職業的敬畏﹔老是質量的保証,壓上自己的歷史為產品背書﹔老不是老本,更不是吃老本。

  梁啟超有《少年中國說》一篇,號召我國不要做老大帝國,要做少年中國。我想北京的老字號們,是否也能抖掉老大的遲暮之氣,攜百年傳承,做不老的老字號呢?辛酉生

(責編:陳苑、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