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論語》含天人合一思想:人與自然要放在平等地位

高志民操佩

2015年01月22日10:28    來源:人民政協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論語》含天人合一思想:人與自然要放在平等地位

  中國古代有豐富的相生相克、用養結合、因地制宜的生態理念。我們專門從諸子百家的典籍中、從歷史名人的傳記中和歷朝歷代的政規法令中精心進行了編輯梳理,特地推出《生態史話》欄目。力圖以史為鑒,汲取經驗教訓,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論語》是儒家學派經典之作,其中也蘊含著很多生態保護的思想。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論語·陽貨篇》

  孔子重視“天人合一”的思想,意思是指四季萬物都按照一定的規律運行,強調了順應自然的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的實質是主張將天、地、人作為一個統一、和諧的整體來考慮,既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在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生產活動,切勿一味索取,片面地利用自然和征服自然。主張建立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系,即達到“和”的境界。

  “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論語·述而篇》

  意思是說隻用一個鉤而不用多鉤的漁竿釣魚,隻射飛鳥而不射巢中的鳥。孔子提出的“不一網打盡、不傾巢盡剿”的主張表明,自然界中有其生存繁衍的規則,人們在利用自然資源時應順應規則,既要考慮眼前,又要兼顧長遠,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因此在人類活動中要防止獵盡捕絕,影響生物繁衍,違背規則,避免對自然的過分干預,否則會破壞生態平衡,危及自身的生存。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子罕篇》

  古代傳統文化中還蘊含著珍惜自然資源的傳統美德,崇尚勤儉節約,反對暴殄天物。孔子堅持“節用愛人”,並這樣要求自己。此句意思是孔子主張斷絕自私、自利、固執和自我的行為,不奢侈浪費,這對現代的生態保護同樣有著深刻的啟示。

  《論語》中蘊含著的天人合一,節用愛人的思想對維護生態平衡、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以及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論語》揭示了生態保護中最為基本的思想,即要把人與自然放在平等的地位,如果人為的超載了自然本身承受能力,就會遭到自然界的懲罰。其對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