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第3代剃頭匠人古法剃頭31年 5元價格10多年未變

顏雪

2015年01月22日11:22    來源:天府早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第3代剃頭匠人古法剃頭31年 5元價格10多年未變

  學習磨刀就學了1年,5元價格10多年未變

  ■天府早報記者顏雪攝影報道

  竹把土刀絞頭發,扁圓皂莢洗頭,香皂水當修面水……在新都斑竹園還可以看到古法剃頭的技藝:梳(發)、刮(臉)、捏、捶、掰、按、掏(耳)、剪(鼻毛)、舒(筋),九項技藝就是47歲的理發師郭德友的看家本領。

  與其稱之為理發師,倒不如說他是剃頭匠更恰當。郭德友一家三代都靠理發為生,“這是傳下來的技藝,丟不得!”從16歲學藝開始,郭德友已經記不清理發多少,隻知道一年365天休息不到一周,自己干了31年。

  在離他家不到20米的小攤子前,一面大長鏡,一鍋熱開水,擺起就有客人來。每客5元的價格十多年沒變,來理發的人總是絡繹不絕,十幾個顧客聚在一起,等理發擺龍門陣,在理發鋪子旁誕生出一個茶會來。

  練功好刀靠磨他學磨刀就用了一年時間

  郭德友一家子算得上是剃頭世家。郭德友爺爺就以剃頭為業,后來郭德友的父親郭樹生也干起了這個行當,郭樹生有6個兒子,個個都學了理發剃頭的技藝,郭德友是老?。“家裡六兄弟,個個都學會了剃頭理發的本事,老大的技藝是從父親那裡學來,而我們幾兄弟的技藝都是老大教的。最終從事這行的隻有三個兄弟:老大、老四和老?我。”

  1974年,郭德友的父親郭樹生去世,當時郭德友隻有6歲。由郭德友的大哥郭德明教授弟弟們理發剃頭。

  1983年,15歲的郭德友正式開學理發。“沒你們想的那麼簡單哦!”郭德友學的第一項就是站立,大哥告訴他,當理發匠必須要能站!“大哥把我關在屋子裡,把板凳搬走后,留我一個人在裡面,丟了兩個鍋盔和一碗冷水,說弟娃,這點苦還是要吃的,剃頭匠就要能站!”郭德友學站立學了三天。

  接下來一項是學搖手。剃頭匠干的是頸上工夫,拿的是利器剪刀,半點馬虎不得。大哥郭德明讓郭德友手持筷子,來回搖擺,筷子和右手都要保持水平。“手上拿剪刀時,剪刀要保持水平,不能左搖右擺,不然就會傷人傷己。”

  最后一項也是最難,學磨刀。磨刀講究刀面水平,方向正確,如何使巧勁磨好刀是一門功夫:“磨刀時講究前端用力重,后端用力輕,可以事半功倍。不然磨出的刀看起來鋒利,其實一用還是鈍的!”郭德友繼續說道,“我學磨刀就學了一年!家裡磨刀石都有8塊。”

  練攤客人大早就來生意好到吃不成飯

  學成一年后,16歲的郭德友正式“出山”,開門營業。一干就是31年。

  郭德友的生意有多好?郭德友的理發攤子距離他家隻有20米距離。每天早上7點半正式開門營業。一面大長鏡,一張木頭椅,旁邊放著一鍋燒著正旺的開水,鍋裡還丟了一個雞蛋!“有時候顧客太多,來不及吃午飯,隻能趁著空閑,吃一個雞蛋打尖!”郭德友的攤子一旁,是幾張長條板凳,顧客上來了,都往旁一坐。開水候著,電視開著,龍門陣開擺了。

  先用電動刀剃頭,然后由專用老刀絞掉多余部分。經扁圓皂莢洗頭后,用吹風吹干,抹上香皂水當修面水,再用老刀修面。最后才是掏耳朵。梳(發)、刮(臉)、捏、捶、掰、按、掏(耳)、剪(鼻毛)、舒(筋),這九項是郭德友剃頭匠人的拿手好戲。

  “來這裡一方面是價格比較便宜、理發技術好,另一方面當是耍,大家吹吹殼子,擺擺龍門陣,當是茶館了。”59歲的胡忠友是郭德友的老顧客,一般一個月來一次。“從我出生起,就是在他父親那裡剪的胎毛,他父親走了,后來就在他大哥那裡,他大哥這幾年年紀大動不了了,才到他這裡。”像胡忠友這樣,長達十多年的顧客並不是特例,郭德友透露,自己的客人大多都是中老年的熟客,有一些甚至專門從成都主城區趕來剃頭。

  相較於商鋪裡動輒上百元的理發費,郭德友的價格很便宜:“一般我都是為中老年人服務的,中老年人就是5塊,年輕小伙子就收6塊。”郭德友希望薄利多銷,細水長流。“反正價格一直都是5塊,好多年沒漲價了。”

  ■講述

  這一把把土刀是他的寶貝

  說起土刀,那都是郭德友的寶貝。“我現在家裡都有20多把土刀!每天用完一批就換另一批,每晚回去磨刀都要花半小時時間。”在桌子前的土刀,看上去不如一般刀具那麼精致透亮,卻有一種歲月賦予的粗?感:刀片厚薄不一,竹管把手。“刀片越薄,就越鋒利,剃嬰兒頭就要用薄土刀。”除了幫嬰兒剃胎毛,郭德友還會古代剃頭匠的一項絕技:刀鋒洗眼——掰開上下眼皮,用刀片在眼球上來回刮過。一年365天,除了過年一周,郭德友都在攤子旁。“這個推不脫,今天推了明天客人還是要來!”相較於隻開鋪半天的老四,和已經68歲高齡的大哥,郭德友自己對剃頭匠的身份認知更明確:“這是傳下來的技藝,丟不得!”

  ■困惑

  剃頭匠的好手藝 找不到傳承人

  做的是“頭”等大事,玩的是“頂”上功夫。但現在剃頭好手郭德友很困惑,他找不到把這手藝傳下去的人。兒子嫌掙錢少、懶得站,不願學剃頭外出打工了。跟妻子結婚多年,郭德友也沒有幫妻子剃頭理發過,“她說這個弄出來不好看,喜歡去發廊燙頭發。”郭德友一邊說,手上的老刀一邊動。旁邊是十來個等著剃頭的人,一個年輕人也沒有。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