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余光中被評詩歌風格多樣:除鄉愁詩外擅寫愛情詩

2015年02月06日10:07    來源:長沙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余光中被評詩歌風格多樣:除鄉愁詩外擅寫愛情詩

  《中國新詩百年大典》第九卷由台灣詩人唐捐編選,選入台灣前行代詩人12家。所謂前行代,指的是1949年及1949年之前出生的詩人,這一代詩人大都出生於中國大陸,在特定的歷史關口因為各種原因前往並定居台灣,他們基本在大陸完成中小學教育,許多還就讀過大陸各大高校。譬如余光中先生,1947年考取北京大學后,因內戰日殷,入金陵大學外文系就讀,后轉學至廈門大學,1950年方抵台灣,抵台時22歲。

  我很早就知道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永春,但竟不知他與廈門大學有過這一段因緣,遂求教於百度。余先生在接受《東南快報》記者採訪時說:“因為我的父親是在泉州,我后來去讀廈門大學就住在海邊。”余先生愛海,他在題為《海緣》的一文中回顧了他在廈門的那半年時光裡騎單車上學途中,沿著海邊,看黃沙碧水飛馳而過時的享受。對余光中先生與廈門大學的關系,廈大台灣文學研究室主任徐學教授有一文做了較為詳盡的記錄,該文題為《青青鄉愁》,副標題“余光中的廈大情懷”,文中透露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如下:1949年6月22日,余光中在廈門的《星光日報》上發表了《揚子江船夫曲》,這是他首次發表新詩。當時他是廈門大學外文系二年級的學生,剛從金陵大學外文系轉學來廈不久。

  文中還說:在廈大的一個學期,21歲的余光中開始踏上了朝拜繆斯的漫漫長途。余光中在廈門的《江聲報》和《星光日報》上發表了七首新詩,七篇文藝評論還有兩篇譯文。

  據此我們了解到今日的文學大師余光中創作的起步不是在他出生的南京和他就讀過的金陵大學,而是我的故鄉福建的廈門大學。

  福建因為地緣之便,許多台灣重量級的文學大師都與福建有緣,連湘籍洛夫也因為娶了鼓浪嶼女兒陳瓊芳而理所當然成為福建女婿。

  據徐學回憶,早在1990年,余光中就告訴徐學,在高雄聽到廈門電台選播了他的思鄉散文。而我,更是早在1986年就讀漳州師范學院期間,就從寫作課曾煥鵬老師的口中聽到他用標准閩南普通話一字一句朗誦余光中的《鄉愁》,實在讓莘莘學子體會到漢詩之動人之感人。因為《鄉愁》一詩的普及,余光中成為台灣鄉愁詩人的代表,他的詩作被有意無意地歸類為“鄉愁詩”。

  寫鄉愁詩幾乎是台灣前行代詩人的專利,哪個台灣前行代詩人手頭沒有一組漂亮的鄉愁詩?余光中先生的悲哀之處在於,他的《鄉愁》太著名了,以至於淹沒了他的其他詩篇,就如今天,為著寫余光中先生,我把唐捐編選的《中國新詩百年大典》第九卷余光中部分24首詩逐一讀完,邊讀邊感嘆,原來,除了“鄉愁詩”,余光中先生其他類型的詩也寫得如此精彩。即使同為鄉愁詩,先生另有一首《當我死時》更具藝術的表現力:“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枕我的頭顱,白發蓋著黑土/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

  除了鄉愁詩,余光中先生還擅長寫愛情詩,如果更坦誠一點,我想說成“性愛詩”。余光中的“性愛詩”大抵以“性愛”和“戰爭”來做對比,令我想起“要做愛,不要作戰”(Make love,not war)的口號,這是美國於1960年代流行的反主流文化口號,最初用於反越戰游行,其他反戰行動也援引過此口號。聯系到余光中先生1958年赴美留學,隔年取得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的經歷,不知他的這部分“性愛詩”是否有受到這個口號的觸發,總之,在他的《雙人床》《如果遠方有戰爭》《鶴嘴鋤》等詩中,我確實讀得發出會心的微笑。

  余光中的詩歌風格十分多樣,有相當一部分與中國古典文化有關,譬如《與李白同游高速公路》,譬如《夜讀曹操》譬如《鬆下二題》,等等。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