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評書大師袁闊成去世 田連元:他藝術見解比同行高人一籌

王潤

2015年03月02日18:46    來源:北京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評書大師袁闊成凌晨去世

 

  今日凌晨3點30分,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袁闊成因心臟衰竭去世,享年86歲。

  曲藝界一直將袁闊成、劉蘭芳、單田芳、田連元並稱為“評書四大家”。其中榮獲中國曲協頒發的“終身成就獎”的評書大師袁闊成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很多人的記憶中,一家人的晚飯時間都是在聽袁闊成的評書《三國演義》中度過的。

  袁闊成,北京人,出於評書世家,1929年生於天津。伯父袁杰亭、袁杰英和父親袁杰武號稱“袁氏三杰”。袁闊成自幼隨父習藝,14歲就在北京登台,長期在唐山、天津、哈爾濱、營口、北京等地演出,18歲即以短打書《十二金錢鏢》、《施公案》享名。就傳統書來說,袁闊成功底扎實,各體皆能。藝術上他博採眾長,吸收話劇、電影、戲曲以及相聲等藝術形式之長,形成自己的風格,以形傳神,具有“漂、俏、帥、脆”等特點。袁闊成先生擅長的書目有《三國演義》、《封神榜》、《水滸》、《西楚霸王》、《碧眼金蟬》等。他也是評書藝術改革的帶頭人。他首先撤掉桌案,使評書由高台教化的半身藝術,變為講究氣、音、字、節、手、眼、身、法、步的全身藝術,推翻了百年來評書的傳統。袁闊成從小就練摔跤和武術,他在說武俠書時能夠加入很多肢體的動作,且惟妙惟肖。

  新中國成立后,袁闊成更有開拓之功。他說的第一部新書是《小二黑結婚》,反響很不錯。之后又陸續表演了《呂梁英雄傳》、《二五長征》、《舌戰小爐匠》等,受到歡迎。而他真正說新書出名的,是1963年表演的《許雲峰赴宴》。

  幾十年來,他多少次背起行囊下農村,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還下工礦拜工人為師,吸取創作營養。難怪他在表演工業題材的《三聲笛》時,模仿開汽車的形象,逼真得令人吃驚。哪怕一個挂擋的微小動作,都能使人區分出是大型客貨車還是小轎車。

  他還率先撤掉桌案全身表演,借鑒話劇、電視、音樂等多種藝術,豐富了評書的表現力,為探索古老的評書藝術在現代生活中的道路作出了可貴實踐。

  1981年,袁闊成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之邀,錄制365講的《三國演義》,1985年播出后受到好評。袁氏電台版《三國演義》,成為評書史上評價最高的三國題材評書。

  快訪

  田連元

  他的藝術見解比同行高人一籌

  和袁闊成並稱為“評書四大表演藝術家”的田連元,今天上午接受記者專訪時,對袁闊成先生的去世感到萬分遺憾。

  “袁闊成先生跟我相識多年,早在我二十多歲、他三十多歲的時候,我們就認識了。那個時候正要求全國說書行業‘說新唱新’,當時很多說書的老藝人隻會說老書,不會說新書,但袁先生在‘說新書’方面可以說是一名‘闖將’。他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制了《紅岩》、《烈火金剛》、《赤膽忠心》、《暴風驟雨》等好幾部新書,為說新書闖出一條新路,成為評書界的一面旗幟,一個領軍人物。”

  回憶起自己曾和袁闊成先生的同台演出,田連元也是如數家珍,歷歷在目:“1965年優秀節目匯報演出時,我曾和他同台,我說的是《追車回電》,他說的是《誓死保衛祖國》﹔1976年全國曲藝會演,遼寧代表團到北京演出,我們再次同台,我說的是《風雨列車》,他說的是《會場內外》﹔新中國成立三十年的時候,遼寧代表團又到北京演出,我說的是《賈科長買馬》,他說的是《水滸》中的《桃花庄》。”

  同為評書大家,田連元對袁闊成的評書藝術盛贊不已:“袁先生的表演獨具風格,不僅說的好,而且具有觀賞性。他的台風漂亮,帥氣干練,節奏鮮明,藝術見解也有獨到之處,比其他同行高出一籌,是我們評書界闖新路、表演上獨具風格的泰斗級人物,也是我的良師益友。”

  田連元說自己這些年在北京買了房子,和袁闊成一直有聯系:“他病重時我曾去看過他,雖然他已是86歲高齡,又在病中,但他頭腦很清醒,談笑風生,和我聊的很好。沒想到這麼快人就走了!他的去世是評書界、曲藝界的巨大損失!讓人遺憾!”

  李金斗

  約好了等他出院了喝點小酒呢

  “袁先生絕對是真正的藝術大師!”今天上午,北京曲藝家協會主席、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一聽到記者提到袁闊成的名字,就立刻說道:“袁先生是評書界的第一人,他的去世是評書界、曲藝界的巨大損失。”

  李金斗和袁闊成一直都是關系很好的朋友,平日常有來往。袁闊成住院期間,李金斗曾到醫院探望他:“我告訴他我去看他,結果他提前半個小時就坐起來等著我。我問他‘能不能回家過年啊?’他笑著說:‘沒問題,死不了!’他喜歡喝酒,我們還約著等他出院了喝點兒酒,我給他買炒肝吃。等我離開的時候,他還站起來送我。但我和袁先生的女兒私下與醫生交流過,醫生告訴我們,他的病情很嚴重,治不好了,很難出院了。”

  李金斗說自己從幼年時就喜愛袁闊成先生的評書藝術,“他的評書藝術,真的是具有警示后人的正能量!袁先生出身評書世家,他的評書,可以說是老書說的到位,新書說的精品。他的新書《烈火金剛》、《暴風驟雨》、《林海雪原》、《紅岩》……每一部都是精品!”

  李金斗評價袁闊成的評書藝術:“他的語言第一大特點是很正,用行話說就是‘口甜’,而且隻要是懂中國話的人,誰都能聽得懂﹔而且他用語言刻畫人物的能力特別強,無論是老書中的人物,還是現代人物,包括日本人,他都能表現的活靈活現。他的評書還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都有潛在的‘包袱’,很幽默。評書評書,第一是‘評’,第二是‘書’,這‘書’不是隻指故事,還有知識,有技巧。袁先生的《水滸》為什麼說的那麼好,因為他以前練過武術,身上有功夫!”

  談到袁闊成先生的為人,李金斗更是贊不絕口:“老爺子為人特別低調,不願多宣傳炒作,他在評書界是首屈一指的第一位,但他從來不宣傳自己,別人夸他時,他也說:‘不要瞎捧,不好。’他對藝術非常嚴謹,對青年人也非常關心喜愛,並且要求嚴格。”

  李金斗還提到一件讓他特別感動的事情:“去年10月3日,一大早我就接到袁先生的電話,他說:‘寶貝兒,我讓我閨女給你送個花籃去!’我很奇怪,問為什麼?老爺子說:‘今天是10月3日,你已經干了11年周末相聲俱樂部了!相聲園子不好干,能干十年以上太不容易了,你還在堅持著,我得向你祝賀!”李金斗說自己挂了電話,眼淚就下來了!“老爺子真的疼人啊!而且他身體能上台的時候,每個月都來園子說一次書,真的是讓人敬愛的大藝術家!”本報記者 王潤

  往事

  大師本報“值班”

  18年前的1997年4月4日,百忙中的袁闊成來到本報值班“文化名人熱線”,在電話裡跟普通讀者交流評書藝術,當天活動極受讀者的熱捧。

  趣事

  袁闊成晚年發現很多人使用評書的播講方式來講法制、說財經,效果還不錯。他由此認為,傳統評書的發展遇到了瓶頸,必須求變。“我一直在研究周杰倫的成功之處,他在台上一口氣似說似唱地一通折騰,台下孩子搖著熒光棒瘋狂揮舞,人家就特別有市場。我也想過讓評書這麼來一段試試。”

  憾事

  終生未收一徒

  令人遺憾的是,堪稱一代宗師的袁闊成沒真正收過一個徒弟,雖然諸如有汪文華等人挂名門下,也是有名無實。袁闊成也沒有苛求5個女兒繼承父業,隻有三女袁田喜愛評書。袁田之后,袁氏家族中無直系子嗣學習評書。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