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北京田漢故居已成大雜院 庭院幾乎被臨建擠沒(圖)

王歧豐

2015年03月30日08:41    來源:北京晨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北京田漢故居已成大雜院 庭院幾乎被臨建擠沒(圖)

  臨時建筑將田漢故居的院子變成了一條窄窄的過道。

  東城區細管胡同,地如其名,由東向西越走越窄,俯瞰胡同形狀大約像個嗩吶。田漢故居就在細管胡同9號,靠近“喇叭口”的地方。朱漆大門早已斑駁,裡面是個大雜院。當年田漢一家就住在院子裡的三間北房。從1953年到1968年,田漢在這個小院生活了15年。如今,田漢在院裡親手種植的棗樹已經有水桶粗細,每年還會結出甜棗。只是這位大名鼎鼎的“現代關漢卿”早已遠去,身后留下的眾多不朽名劇,仍像一枚枚甜美的果實,讓人回味無窮。

  探 訪

  庭院幾乎被臨建擠沒了

  通過一扇紅漆斑駁的小門,北京晨報記者走進細管胡同9號。這裡就是當年田漢在北京的居所。在這個小院裡,他創作了話劇《關漢卿》、《文成公主》和京劇《謝瑤環》等優秀劇目,改編了京劇《白蛇傳》、《西廂記》等著名劇作。

  60年前,進出這個小院的都是夏衍、曹禺等著名劇作家和梅蘭芳等京劇名家,真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如今,這裡已經完全變成另一番景象了。

  門口迎面是一輛三輪車,上面放著不少雜物。院子分前后兩進,庭院幾乎被各種臨時建筑擠沒了,變成了一條窄窄的過道。老房子的模樣依稀還在,只是都被加蓋的小房子包裹起來了。

  各家的自行車、春節期間的禮品盒子都堆在過道裡。狹窄的小院上空還飛著一根鐵絲,上面晾著秋衣秋褲。除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已經很難尋覓到文化氛圍了。

  走近三間北房,有的沒住人,裡面堆置著雜物。但房門都緊鎖著,也沒有要騰退的跡象。院子裡那棵小水桶粗細的棗樹,正努力地抽出嫩芽。這棵棗樹是田漢親手所植,它和這個小院一起,見証了田漢在北京創作生活的那些起起伏伏的日子。也目睹了田漢離開后,小院慢慢發生的變化。

  講 述

  當初不知道這裡住著田漢

  年屆八旬的吉秀琴老人,在細管胡同生活了將近60年。1958年,她從京西永定路搬過來時,田漢一家也剛住進細管胡同的小院不久。

  “剛搬來那會兒,雖然每天在胡同裡都得走上幾遍,但不知道那家大門裡住的就是田漢。”吉秀琴說,她年輕時要帶幾個孩子,一天從早忙到晚,也很少有時間打聽街坊鄰居的事。直到1968年前后,“文化大革命”愈演愈烈,她開始在廣播裡留意到田漢這個名字。她注意到,在田漢名字前,還被加上了“叛徒”兩個刺耳的字眼。

  田漢被投入冤獄后,吉秀琴才從鄰居們口中得知,那個廣播裡的“叛徒”,著名的大戲劇家田漢,原來和自己是鄰居,就住在那扇朱漆大門裡。

  田漢被帶走后,直到悲慘去世,都沒有再回到細管胡同9號。如今,吉秀琴老人在外出購物或是散步回來,還會習慣性的坐在田漢故居門前的花壇邊休息一會兒。向那扇朱漆大門裡望望,看看院牆裡露出的一截棗樹。

  買小人書一買就是十幾本

  今天的細管胡同裡,幾乎已經找不到田漢同時代的老人了。但一些晚生仍聽先輩說過田漢先生給大家的印象,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藝術家。

  田漢先生長孫田鋼當年也住在附近。他告訴北京晨報記者,爺爺對鄰居特別親和。他在院子裡種了梨樹、棗樹等果樹,但他不諳此道,隻有容易打理的棗樹長得好,每年都會結出不少大棗。“爺爺就把大棗分給街坊鄰居,那也是他的一件樂事。”

  田鋼回憶,他十幾歲時,住在張自忠路附近的外公家,周末就跑到細管胡同找爺爺。“我的印象裡他的房子裡全是書。”田鋼說,三間房裡,除了床和會客時必需的桌子,到處都堆滿了書,隻留下一條窄窄的過道。

  休息時,田漢也會帶田鋼等孫兒輩外出去頤和園、八大處游玩。“路上碰到古跡碑文,爺爺都要給我講一陣。”田鋼說,在講解的同時,爺爺也在從中汲取靈感。

  “他隨時隨地都在想著劇本,思考著創作,而對於行政工作似乎不太在行。”田鋼回憶起一個細節,當年爺爺經常帶他在景山附近的小人書攤買書,一買就是十幾本。開始他很高興,可沒想到爺爺隻給了他幾本,其他的全都自己留下看了。“原來他想從那些繪畫中尋找舞台人物形象的感覺。”

  建 議

  盡快升級保護田漢故居

  現在,田鋼也已經退休了。他雖然沒有繼承爺爺的戲劇事業,但決定到中國田漢基金會繼續工作。基金會所使用的房間,就是細管胡同9號院內的一間小屋。看著腳下的地板,田鋼感慨,當年的地板都沒變,還是老樣子。

  田鋼帶著記者在院裡走了一圈,在北房門外,隔著窗戶向裡張望。“這裡面也基本沒變,牆上的裝飾還是以前的模樣。”只是這個當年他經常進出的房間,現在已經被分配給了別人。田鋼表示,院子裡的老房都保存得很好,如果把臨時建筑拆除,進行一番修繕,故居還會煥發當年的風採。只是,這些工作推動起來難度很大。

  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調研田漢故居的現狀后,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建議,對田漢故居採取升級保護。

  據單霽翔介紹,田漢故居1986年被公布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但目前前后院已分別擴建了臨時建設房屋,僅留狹窄過道勉強供走路通行,整個院落雜亂破損嚴重,亟需搶救性保護。他建議將田漢故居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本版撰文並攝影

  晨報記者 王歧豐

  ■小檔案

  周恩來總理指示購買

  田漢故居位於細管胡同9號,東鄰東四北大街。此院始建於二十世紀20年代,1953年中國戲劇家協會根據周恩來總理指示為田漢先生購得此宅。當時田漢先生與夫人安娥女士一家住在裡院,秘書居住外院。1968年12月10日,田漢先生被“四人幫”迫害冤死。后來,此院成為中國戲劇家協會的職工宿舍。1979年,田漢先生冤案得到平反昭雪。1986年6月,細管胡同9號被東城區政府作為“田漢故居”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