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動手實驗,探究水量多少、容器形狀與能否喝到水之間的關系記者郭良朔 攝
記者宋蘭蘭 通訊員沈翱
最近,小學課本上喝水的烏鴉火了!全國各地的網友紛紛做實驗求証,有網友發帖稱,實驗發現烏鴉根本喝不到水,“原來童話裡的故事都是騙人的!”烏鴉到底能不能喝到水?昨日,武漢市育才二小的同學們也親手做實驗一探究竟。
網友:小學課本都是騙人的
“烏鴉喝水”的故事同學們都不陌生,育才二小六(7)班胡可說,故事的主角是一隻口渴的烏鴉,找到一瓶水后,烏鴉把嘴伸到瓶子裡,可是瓶口太小,水又太低,聰明的烏鴉把石子扔進瓶裡,終於喝到水。
這則寓言故事出現在全國各地小學課本中,不同版本的教材中,瓶子形狀各異。有網友列舉出全國四個版本教材的《烏鴉喝水》插圖稱,隻有“西安師大”版本教材中瓶子是圓錐狀,烏鴉放進石子后才能喝到水,其他“人教版”等三個版本教材裡的瓶子,烏鴉根本喝不到水。因此得出結論:小學課本都是騙人的!
話題引發熱議,有網友認為“小題大做”,“故事只是讓孩子明白寓言故事背后的寓意,寓教於樂,不要太糾結”﹔有的則較真說“這是科學”。
實驗:四種容器一一驗証
“課本到底有沒有騙我”?江岸區學科帶頭人、育才二小科學老師劉捷飛帶六年級的學生動手一驗真假。
六(7)班同學分成四組,選取錐形燒瓶、平底燒瓶、集氣瓶、錐形量筒等四種形狀不一的容器,並收集了形狀、大小不一的石子。
實驗前,同學們分析了可能影響“烏鴉喝水”的幾種因素:水的多少、石子的數量、石子的形狀、瓶子的形狀。隨后,一一動手驗証。
四種瓶子裝1/3左右的水,各組動手往瓶子裡投石子,由於水量太少,石子很快蓋住了水面,不可能讓水升到瓶口。
第二組實驗,各種容器水深都超過1/2。經過比對,同學們發現,當水深達不到容器的1/2時,無論如何,烏鴉無法喝到水。在水深過半的前提下,錐形燒瓶、平底燒瓶、集氣瓶等3種容器,通過合理地投入大小搭配的石子,烏鴉可以成功喝到水。
而瓶身下小上大的錐形量筒,在水深剛過半的情況下,投入石子過少水位無法達到瓶口,石子過多則會蓋住水面,水到不了瓶口。“除非瓶子裡水較多,比如達到容器的3/4,而在這種情況下,瓶口這麼大,烏鴉不需要石子也能把頭伸進去喝到水。”劉捷飛老師說。
結論:水深過半,烏鴉能喝到水
經過四種容器的實驗,同學們發現,瓶子裡的水能否升到瓶口,最重要的因素是水的多少。“如果瓶子裡的水太少,無論什麼形狀的瓶子,烏鴉都不會喝到水。如果瓶子裡的水超過了一半,多數情況下,烏鴉就能喝到水。”六(7)班譚耳順得出結論。
“石子的大小搭配也很重要”,同組的周宇婕同學補充。劉捷飛老師解釋,這是一個“空隙率”的問題,“如果大小石子搭配,石子間的空隙率變小,水位更易上升﹔如果隻用大石子,空隙率會變大,水就很難升至瓶口”。
一番實驗后,同學們寫下報告:烏鴉能不能喝到水,重要的影響因素是瓶中水的多少、石子的大小和形狀﹔瓶子的形狀也會影響結果,一般來說,底大上小,就有更多的水可以升上來,底小上大則較難喝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