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聽說昔陽有石馬寺,卻不知道石馬寺的石窟始建於北魏,寺內還有全球絕無僅有的懸蝸臥頂特色建構。石馬寺石窟的規模如何?傳說中的世界之最——懸蝸臥頂有著怎樣的驚艷?4月12日,記者趕往昔陽石馬寺,探訪藏於深山的石窟奇跡。
據昔陽縣旅游局局長張東鋒介紹,石馬寺位於縣城西南12公裡的大山中,2013年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石窟始建於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距今1481年,寺內現存石窟3個,佛龕178個,摩崖造像1500多尊,均分布於3塊巨石的7個崖面上。這些石刻造像的時間,在雲岡石窟之后、龍門石窟之前,后續鑿於北齊、隋、唐。石窟、石像雕刻之精美,內容之豐富,與“雲岡”“龍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除了從北魏到隋唐的佛像,石馬寺最具有價值的便是懸蝸臥頂的建筑構造了。根據記載,懸蝸臥頂修造於明代,是為保護石窟、石佛像等不被風雨剝蝕而建。史料記載,建於明代的這段拱券式廊屋,不僅保護了石刻、石窟和壁畫,也給世人留下了據記載全球絕無僅有的懸蝸臥頂特色建構。(圖:石馬寺石窟頂部的懸蝸臥頂。本報通訊員攝) (白續宏 任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