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人民網>>文化>>正文

103歲中華書局:手握好內容 搭上“互聯網+”快車

2015年04月24日09:31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中華書局總編輯顧青做客人民網(人民網 王鶴瑾 攝)

訪談回顧  文字實錄

人民網北京4月24日電  (陳苑)“近十年來,中國的傳統書業一直是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今天,中華書局總編輯顧青在做客人民網文化頻道《“互聯網+”時代的全民閱讀》系列訪談時,談到了中華書局在“互聯網+”時代所面臨的雙重挑戰,他認為,多種媒體、多種傳播介質的興起,形成的絕不是“一家滅掉另一家”的局面,而中華書局手中所把握的豐富而優秀的內容,是他們在這個時代發展的寶貴“資本”。

“互聯網+”時代傳統書業面臨雙重挑戰

顧青談到,在“互聯網+”時代,中國傳統書業受到了來自兩方面的挑戰:一是網絡圖書銷售方式的興起,對實體書店產生“擠壓”,“我們圖書的銷售形式,讀者買書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促使我們有些出版社在傳統的銷售方式上進行變革,如果變革得慢的話,也許就會遭受很大的損失”﹔二是數字出版的迅速增長,對傳統紙質出版造成沖擊。

中華書局手握好內容搭上“互聯網+”快車

“互聯網+”帶來的挑戰很多,但機遇也無處不在。“中國的圖書市場足夠大,能夠容納各種新媒體的存在。關鍵在哪?關鍵不在媒體上,而是在於你能否給讀者提供好的內容。”顧青認為,隻要擁有真正好的內容,不管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無論是通過傳統閱讀還是數字化閱讀,都會得到讀者的追捧。

“新媒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市場,我們做傳統出版的,掌握了一些比較重要的內容,我們要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內容提供商,然后把自己好的內容通過各種不同的介質傳播給讀者,這是我要做的事。”有了明確的定位,中華書局近年來開始積極應對,向新媒體方向發展。顧青介紹了中華書局目前的幾項重要工作:一是,中華書局選擇和一些優質的媒體平台通過合作的方式出版電子書﹔二是,將古籍數據化,制作成古籍數據庫產品。例如,在4月23日中華書局首次“讀者開放日”上展示的“中華經典古籍庫”,就是中華書局首次推出的大型古籍數據庫產品,收錄了二十四史、通鑒、新編諸子集成、清人十三經注疏等經典叢書,目前已有3億字數據量。除此之外,“我們現在也在做APP的終端,公共號也都有。我們在嘗試拿中華書局這些最傳統最精粹的內容,通過各種媒體,以各種適合的形式推出來。我想今后這方面的努力我們會做得更多。”

除了對各類新媒體給予足夠的關注,中華書局也堅持把傳統紙質書出版這塊做好,“我個人認為,中國的紙書出版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隨著城市化的進展,隨著全民閱讀的推廣,大家對於讀書會越來越看重,因為從現在的閱讀量來說,中國普通公民的閱讀量還是比較少的。所以,我認為,紙書還會以一個相當穩定的速度來進行增長。”顧青說。

 讀者在進行“古籍數字產品體驗”。(人民網 陳苑 攝)

(責編:陳苑、許心怡)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