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張克俠:潛伏在國民黨內部的“佩劍將軍”(圖)

2015年06月10日15:30    來源:北京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張克俠:潛伏在國民黨內部的“佩劍將軍”(圖)

  張克俠在國民黨軍中素有“智囊”、“夫子”之稱,美國記者史沫特萊稱他為“在華中前線所結識的一位出類拔萃的人物”。不為人知的是,他早在1929年就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他利用國民黨高級將領的身份和馮玉祥將軍的連襟關系,以其過人的才智和膽識,為黨秘密地做了大量工作,爭取、團結了一大批國民黨愛國將領和士兵,為積極抗戰和解放戰爭的最終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蘇聯到國內 完成入黨心願

  1918年,張克俠與通縣姑娘李德璞(后改名李英)結婚,后來李德璞的姐姐李德全和馮玉祥將軍結了婚,兩人成了連襟,這為以后他在西北軍中能長期立足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1927年春,張克俠輾轉到了莫斯科,進入中山大學學習。他在這裡接受了進步思想,向黨組織遞交過入黨申請書,但組織上還沒來得及批准他入黨,由於蔣介石叛變大革命失敗,張克俠等被校方送回國內。

  回國后,幾經輾轉張克俠終於和黨組織取得了聯系,並成為一名由周恩來親自批准並領導的特別黨員,並奉命長期潛伏在國民黨內部。

  積極備戰抗日 保護骨干轉移

  七七事變爆發后,宋哲元與日本代表談判交涉,暫停軍事准備,但日軍不斷向華北增兵。為挽救危局,張克俠幾次建議宋哲元將在南苑的29軍軍部和軍隊移至便於指揮作戰的地方。宋哲元擔心引起日本人的懷疑,不允許軍隊調動和軍部轉移。南苑一戰,由於事先准備不足,未構筑有效防御工事,部隊損失慘重,佟麟閣、趙登禹為國犧牲。此時,日軍已經兵臨城下了。

  張克俠還在為動員群眾支援抗日積極奔走。不料28日夜裡當張克俠回到懷仁堂時才發現宋哲元和部隊已經從西面繞過盧溝橋撤向保定了,第二天日軍就要進城了。原來28日下午宋哲元召開軍政首腦會議討論撤退問題,因為張克俠主戰堅決,未通知他參會。

  張克俠聞訊后馬上把這一突變告訴共產黨方面,使大批革命志士、抗日骨干及時安全撤出,免遭日軍毒手。

  人稱“佩劍將軍” 陣地起義受獎

  1938年張克俠隨馮玉祥到武漢,第一次見到了領導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工作的周恩來。1939年,張克俠任國民黨59軍參謀長,后任33集團軍參謀長、副總司令等職,被授予中將軍銜,轉戰山東、河南一帶抗日。

  抗戰勝利后,蔣介石頒發了一批佩劍,名曰中正劍,張獲贈一柄,故人稱張克俠“佩劍將軍”。

  1947年10月,國民黨徐州“剿總”又成立了第三綏靖區,令張克俠任副司令官。他利用這一職務獲取了徐州剿總的各種機密情報,派人密送華東野戰軍司令部。1948年11月8日,張克俠與何基灃率第59軍兩個師、第77軍一個半師共2.3萬余官兵在淮海戰役前線賈汪、台兒庄防地舉行起義。這次起義敞開了徐州的東北大門,使人民解放軍得以直搗徐州,並切斷黃百韜的退路,對淮海戰役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了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的通電嘉勉。

  人物小傳

  張克俠(1900—1984年)

  原名張樹棠,河北獻縣人。早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變后,先后任29軍副參謀長、59軍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國民黨第三綏靖區中將副司令。1948年11月,根據黨的指示,在淮海戰役前線率部起義。新中國成立后,先后任華東軍政委員會農林部長,國家林業部副部長兼林業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等職。

  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提供資料

  本報記者孫穎整理 X133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